一、基本情況
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座落于具有“皖江明珠、創新之城”美譽的國家級開放城市、皖江城市帶雙核心城市——蕪湖,交通便捷,鐵路、高速公路通往全國各大城市。學校前身為蕪湖中醫學校,始建于1960年,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獨立升格為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是教育部第一批設立的中醫藥??茖哟蔚墓k高校。學校位于蕪湖市城南高校園區內,傍依奧林匹克公園,校園環境優美。
學?,F為教育部中醫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全國中醫藥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理事長單位、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教育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安徽省中醫藥學會中醫養生保健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單位、安徽省藥學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單位。
學校設有醫療系、藥學系、康復保健系、護理系、口腔醫學系及基礎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等教學系部,開辦中醫學、中醫骨傷、針灸推拿、中藥學、藥學、護理、藥品生產技術、藥品質量與安全、醫療美容技術、醫療檢驗技術、康復治療技術等28個??茖I及專業方向,現有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1個,中央財政支持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2個;省級特色專業、骨干專業、示范專業、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5個,省級精品課程、精品開放課程16門,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創新實驗區、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12個,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教學名師、教壇新秀、優秀教學管理工作者24人,省級卓越型人才技能型2項,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7個,省級示范實習實訓中心1個。
學?,F有專任教師552人,其中高級職稱192人,博士8人,碩士183人。十二五期間,學校承擔了各類科學研究項目80余項,其中省級課題20項,承擔各類教學研究項目81項,獲得教學成果獎45項。學校主辦的《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國內研究中藥材生產和質量管理領域最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之一。學校牽頭組織了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衛計委“十二五”規劃教材91門課程的編寫工作,有15名教師擔任教材主編,23名教師擔任副主編。
學校注重實踐教學,擁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1所附屬藥廠、1個安徽中藥資源研究所、1個中藥材種植基地、1個天然藥用植物園、9所非直屬附屬醫院以及120家穩定的實習基地。學校附屬中醫醫院(蕪湖市中醫醫院)創立于1958年,在中醫界素有“江南中醫一枝花”的美譽,為“全國首批示范中醫院”、“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醫院現有4個國家級重點中醫??茖2?;5個省級重點中醫???1個省級重點專??;4個市級重點???,國家級名老中醫工作室3個,省級名老中醫工作室4個。
近年來,學校牢牢把握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契機,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推進后示范院校建設、實施升本戰略為龍頭,不斷優化學校辦學資源配置,提升學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以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為核心,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鼓勵教師提升學歷、學位,加強專業帶頭人、雙師素質教師、骨干教師的遴選、培養;以重點專業和專業群建設為依托,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深化校企(院)合作,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二、學生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分類招生,選拔符合自身辦學模式的合格人才,在校期間,重視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業能力的提升。
(一)多元招錄,分類選拔合格人才
2017年學校繼續加大招生宣傳力度,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制定招生計劃,堅持“公開、公平、公正”錄取原則,嚴守教育部 “三十條禁令”等相關規定。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招生生源質量保持穩定,招生總體情況繼續保持良好態勢。
1.招生專業情況
學校除依附傳統重點專業及專業群招生外,中醫養生保健、中醫健康管理、中醫美容技術等健康類專業繼續加大招生宣傳力度、增加招生計劃。2017年學校實際招生專業數為17個,招生專業及規模見表1:
表1:專業招生計劃表
所在系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計劃數 |
醫療系 | 620103K | 中醫學 | 220 |
醫療系 | 620104K | 中醫骨傷 | 130 |
醫療系 | 620401 | 醫學檢驗技術 | 150 |
醫療系 | 620403 | 醫學影像技術 | 280 |
醫療系 | 620801 | 健康管理(中醫健康管理方向) | 90 |
藥學系 | 620301 | 藥學 | 260 |
藥學系 | 620302 | 中藥學 | 260 |
藥學系 | 590202 | 藥品生產技術 | 150 |
藥學系 | 590204 | 藥品質量與安全 | 120 |
藥學系 | 590301 | 藥品經營與管理 | 150 |
康復保健系 | 620105K | 針灸推拿 | 220 |
康復保健系 | 620501 | 康復治療技術 | 200 |
康復保健系 | 620404 | 醫學美容技術(中醫美容方向) | 230 |
康復保健系 | 620803 | 中醫養生保健 | 80 |
康復保健系 | 620803 | 中醫養生保?。ㄖ嗅t養生旅游方向) | 80 |
護理系 | 620201 | 護理 | 600 |
口腔醫學系 | 620405 | 口腔醫學技術 | 80 |
2.招生情況
(1).招生計劃完成
2017年學校在2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計劃為3300人,其中安徽省2567人,外省733人,最終完成計劃3289人,計劃完成率99.67%。各省、市、自治區計劃及錄取情況見表2:
表2:分省錄取統計表
省份 | 計劃數 | 錄取數 | 錄取率(%) |
內蒙古 | 50 | 50 | 100% |
遼寧 | 30 | 30 | 100% |
四川 | 60 | 53 | 88.33% |
山東 | 20 | 20 | 100.00% |
天津 | 10 | 3 | 30.00% |
江蘇 | 50 | 7 | 14.00% |
廣西 | 40 | 38 | 95.00% |
陜西 | 10 | 10 | 100.00% |
貴州 | 20 | 20 | 100.00% |
安徽 | 2617 | 2617 | 100.00% |
河南 | 40 | 40 | 100.00% |
黑龍江 | 40 | 40 | 100.00% |
青海 | 20 | 20 | 100.00% |
江西 | 20 | 20 | 100.00% |
山西 | 30 | 29 | 96.67% |
浙江 | 130 | 130 | 100.00% |
甘肅 | 30 | 37 | 93.33% |
海南 | 20 | 20 | 100.00% |
吉林 | 50 | 44 | 88.00% |
新疆 | 63 | 61 | 96.83% |
(2).新生報到情況
2017年我校新生報到為2893人,新生報到率為88%,各省、市、自治區報到情況見表3:
表3:分省報到統計表
生源省份 | 錄取人數 | 報到人數 | 報到率(%) |
天津 | 3 | 2 | 66.67% |
山西 | 29 | 25 | 86.20% |
內蒙古 | 50 | 46 | 92.00% |
遼寧 | 30 | 23 | 76.67% |
吉林 | 44 | 42 | 95.45% |
黑龍江 | 40 | 39 | 97.5% |
浙江 | 130 | 127 | 97.69% |
江蘇 | 7 | 7 | 100.00 |
安徽 | 2617 | 2307 | 88.15% |
江西 | 20 | 19 | 95.00% |
山東 | 20 | 18 | 90.00% |
河南 | 40 | 38 | 95.00% |
廣西 | 38 | 22 | 57.89% |
海南 | 20 | 19 | 95.00% |
四川 | 53 | 33 | 62.26% |
貴州 | 20 | 15 | 75.00% |
陜西 | 10 | 10 | 100.00% |
甘肅 | 37 | 33 | 89.19% |
青海 | 20 | 16 | 80.00% |
新疆 | 61 | 52 | 85.25% |
3.分類考試招生情況
2017年分類考試招生計劃520人,其中面向普通高中招生計劃460人,面向中職招生計劃60人;到校參加考試人數為358人,其中面向普通高中347人,面向中職11人;學生網上確認錄取202人,其中面向普通高中195人,面向中職7人,報到197人,報到率為97.5%。
(二)提高技能,強化職業精神培養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醫藥衛生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對 “適用”、“效率”、“效益”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能力強、職業素養高、崗位適應快”已經成為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的特有屬性。學校在輸送學生“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一直致力于強化專業領域的職業技能培養。以專業建設為紐帶、專業實訓中心為載體、努力延伸與專業群相適應的培訓、鑒定工種。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通知》(人社部發〔2017〕)68號)文件精神,結合我校人社部門職業技能鑒定許可范圍,自2017年9月起我??梢蚤_展的鑒定工種僅為:美容師、育嬰師,已不能滿足學生“雙證書”獲取的需求。2017年學校職業技能鑒定所完成3個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鑒定人數為1471人。學生職業技能鑒定情況見表4:
表4:2017年職業技能鑒定統計表
序號 | 工種/證書名稱 | 等級 | 發證機構 | 鑒定數 |
1 | 按摩師 | 高級 |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256 |
2 | 按摩師 | 中級 |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201 |
3 | 美容師 | 高級 |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195 |
4 | 美容師 | 中級 |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430 |
5 | 養老護理員 | 中級 |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389 |
合計 | 1471 |
為了響應國家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勞動就業準入制度的號召,強化學生專業領域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學校努力構建“課證融合”的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積極倡導“一書多證”的高職教育辦學理念、廣泛開展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行業職業資格證書教育,著力為地方經濟建設和醫藥衛生行業、健康產業輸送專業知識與職業能力相匹配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2017年各專業學生職業技能證書獲取率平均為79.42%(護理專業執業護士資格證書未計入證書獲取率統計)。學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見下表5:
表5:2017年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統計表
序號 | 專業名稱 | 畢業 生數 | 無等級 | 比率 | 中級 | 比率 | 高級 | 比率 | 取證率 |
1 | 護理 | 876 | 710 | 81.05 | 469 | 53.54 | 174 | 19.86 | 73.4 |
2 | 中醫學 | 343 | 286 | 83.38 | 7 | 2.04 | 85.42 | ||
3 | 中醫骨傷 | 97 | 45 | 46.39 | 52 | 53.61 | 100 | ||
4 | 藥學 | 385 | 193 | 50.13 | 72 | 18.70 | 68.83 | ||
5 | 中藥學 | 210 | 108 | 51.43 | 102 | 48.57 | 100 | ||
6 | 針灸推拿 | 253 | 253 | 100 | 100 | ||||
7 | 醫療美容技術 | 248 | 248 | 100 | 100 | ||||
8 | 醫學檢驗技術 | 168 | 94 | 55.95 | 7 | 4.17 | 60.12 | ||
9 | 醫學影像技術 | 303 | 93 | 30.69 | 14 | 4.62 | 35.31 | ||
10 | 康復治療技術 | 184 | 63 | 34.24 | 121 | 65.76 | 100 | ||
11 | 口腔醫學技術 | 37 | 33 | 89.19 | 89.19 | ||||
12 | 藥品質量與安全 | 76 | 66 | 86.84 | 86.84 | ||||
13 | 中藥制藥技術 | 64 | 64 | 100 | 100 | ||||
14 | 藥物制藥技術 | 103 | 62 | 60.19 | 32 | 31.07 | 91.26 | ||
合計 | 3347 | 710 | 81.05 | 1576 | 47.09 | 1082 | 32.33 | 79.42 |
(三)立德樹人,拓展綜合素質平臺
學校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理念,主動適應市場
需求,面向農村基層和城鎮社區醫療機構、社會康復保健機構及中藥
行業,培養醫療、預防、保健以及藥品生產、營銷、檢驗、配劑第一
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技能操作型、保健服務型中醫藥專門人才。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充分抓住第二課堂這一重要的育人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為主題的教育講座,開展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各類技能競賽,引導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充分利用學生社團、學生會等重要的學生組織,讓學生更好開發潛能、展示自我,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學校通過第二課堂的各類競賽和活動,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人文素養、職業道德素質、拓寬業務素質,學生文化素質和學生身心素質健康發展。學校堅持把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的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在傳承中醫藥教育優良傳統的同時,積極開展醫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創造能力統一的實用型醫學人才。
1. 學生素質教育活動
學校2017年度組織各系學生參加文化、體育、社會實踐活動和項目40多個,參與學生2500余人次,獲獎1180 人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情況見表6:
表6:學生素質教育活動情況一覽表
類別 | 2016年度(人次) | 備注 | |
各類文化、體育、社會實踐活動項目 | 國家級 | 20 |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三等獎 全國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競賽優秀獎 全國中醫藥職業教育技能大賽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
省級 | 20 | 安徽省“昆山花橋杯”創業設計大賽創客之星銅獎 書香江淮第三屆“品讀經典 對話信仰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互聯網閱讀三等獎 第八屆外研社杯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安徽賽區復賽一等獎 安徽省高校十佳環保青年 第七屆“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二、三等獎 安徽省大學生生物標本制作大賽三等獎 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一、二、三等獎 | |
市級 | 20 | 蕪湖市第十三屆運動會高校組乒乓球比賽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六名 蕪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演講比賽三等獎 | |
校級 | 2500 | 各項文化、體育、社會實踐活動 | |
學校思想政治素質各種榮譽 | 優秀團員、團干 | 866 | |
新發展黨員 | 58 | ||
五四紅旗團支部 | 23 | ||
星級志愿者 | 1411 | ||
志愿者服務隊 | 14 | ||
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 148 | ||
社會實踐先進集體 | 15 |
2. 學生獲得獎助學金情況
學生獲得國家各類獎助學金情況見表7:
表7:學生獲得國家、企業各項獎助學金一覽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2015年度(人次) | 獎金金額(元) |
1 | 國家獎學金 | 5 | 40000 |
2 | 國家勵志獎學金 | 255 | 1275000 |
3 | 國家助學金 | 1958 | 5874000 |
(四)堅持創新,夯實創業實踐基地
學校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充分發揮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新創業示范校的積極作用,積極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通過開設創業指導課程、舉辦創業設計大賽、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組建創業指導團隊等,激發同學們的創業熱情,挖掘創業潛質,提升創業能力。
學校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體制,為創新創業提供保障。學校印發了修訂后的《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獎勵辦法》?!掇k法》加大對教師和學生的獎勵力度,為學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相關比賽提供有力保障,激發了教師和學生的參與度,為學習創新創業教育由理論轉化到實踐提供了基礎。學校力求通過加強組織領導、統籌規劃、精心組織、指導實施,形成各部門共同配合、全體教職工和學生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局面。為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由教務處牽頭,學生處參與共同討論在全校設置《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必修課。共同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擬定把《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作為必修課開設,通過在全校普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把創新創業教育的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學校注重通過加強培訓學習提高教師專業指導水平。先后選派兩位教師參加全省創業模擬實訓師資提高班培訓,五位教師參加中原地區醫學類院校創新創業論壇暨醫學創新創業實物指導師資研修班,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和水平,提高創業培訓的教學水平、更好地指導學生創業實踐、更好地為創業教育服務。定期舉辦職業規劃和創業大賽,通過大賽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升創業實踐水平,并在比賽中選拔出一批優秀的創業項目和創業團隊,為今后的創業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改進創業項目遴選工作機制,把日常管理的工作分解到各系。通過各系廣泛宣傳,積極選拔、推薦優秀創業項目入駐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鼓勵更多畢業生自主創業。各系結合本系學生專業特點,緊緊圍繞亞健康產業項目,引導學生尋找創業項目,指導學生進行創業。倡導“引進來,送出去”,利用學校資源引進一批新興產業,組織學生參與創業,同時扶持一些孵化成形的項目,走出學校,面向市場,使創業項目更好的發展。
三、教學改革
(一)對接健康服務產業,優化專業結構布局
學校緊密圍繞區域發展規劃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建設,凝練專業方向,在鞏固和強化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和護理等原有優勢專業建設的同時,積極響應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的需求,設置了“健康管理(中醫健康管理方向)”、“中醫養生保健”、“中醫養生保?。ㄖ嗅t養生旅游方向)”等專業與專業方向,并且通過國家教育部審批。2017年健康管理(中醫健康管理方向)招生90人,中醫養生保健專業招生80人,中醫養生保?。ㄖ嗅t養生旅游方向)招生80人,促進了區域中醫藥健康產業結構調整培養了一批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學校同時充分發揮安徽省中醫藥學會中醫養生保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安徽省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名譽主任單位,以及世界中聯亞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的積極性,與附屬蕪湖市中醫院及其他行業、企業單位,共育中醫藥健康產業技術人才。
學校根據服務產業面向,以優勢專業為核心,按照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的原則構建了醫護類、藥學類、醫學技術類專業群。通過重點專業、特色專業、骨干專業、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帶動健康管理與促進類專業集群的發展,形成了“優先發展醫學專業、努力拓展藥學專業、逐步完善技術專業、積極培育健康產業相關專業”的專業結構體系。
同時,學校依托安徽省質量工程、振興計劃、行動計劃等項目,推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實訓平臺建設、教師教學能力建設、卓越技能型人才建設等方面,努力將學校建成區域內中醫藥技術技能積累的重要資源集聚地。截止2017年,學校獲批省級示范高職院校建設單位以及省級骨干專業、特色專業、示范專業、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5個,省級精品課程、精品開放課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4門,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創新實驗區、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12個,省級教學團隊、教學名師、教壇新秀、優秀教學管理工作者、卓越技能型人才項目25個(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職高專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省級重大重點教學研究項目18項,一般項目3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9項。學校立項校級教學名師3人、教壇新秀17人,精品課程、精品開放課程26門,教學研究項目92項、教學成果獎32項,學校專業建設成果情況見表8:
表8:學校專業建設成果一覽表
專業類 | 專業名稱 | 建設成果 |
臨床醫學類 | 中醫學 | 省級特色專業、卓越技能型人才計劃、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中醫骨傷 | 省級特色專業 | |
針灸推拿 | 省級特色專業、卓越技能型人才計劃 | |
藥學類 | 中藥學 | 省級示范專業、卓越技能型人才計劃 |
藥學 |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
護理類 | 護理 | 省級特色專業、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護理(中醫護理) | 省級骨干專業 | |
醫學技術類 | 醫療美容技術 | 省級特色專業 |
醫學檢驗技術 | 省級骨干專業 | |
康復治療類 | 康復治療技術 | 省級骨干專業 |
藥品制造類 | 藥品生產技術 | 省級特色專業 |
藥品質量與安全 | 省級特色專業 |
(二)積極吸收行業指導,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完善由院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在專業建設委員會的指導下,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與人才需求狀況,結合我校當前教育教學改革實際,在廣泛調查研究和征求專業指導委員會專家、相關教師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經學校教學工作委員會審議,學校完成了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具有我校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完善工作。
修訂完善工作在發揚以往專業建設方案優勢、特色的基礎上,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貼技術進步和生產實際,選擇專業服務面向的職業崗位(群),按照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專業人才的要求,確定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通過繼承、發展和創新,努力培育專業特色。堅持“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建設理念,按照基于工作過程(或能力結構)的要求,對課程進行重組和整合。根據醫、藥、護、技等專業領域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執業中醫(藥)師、執業護師等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凝練專業課程,突出主干課程和基礎課程的核心地位,強化專業知識的基礎性。開設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專業發展的新課程,擴大學生對新技術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始終跟隨時代的步伐,使畢業生更加貼合市場的需求?;A理論一方面體現應用性,另一方面要重視知識的系統性;職業技能一方面要體現針對性,另一方面要重視技能培養的系統性,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做到應用性、針對性、系統性的有機結合。課程體系中還進一步納入考證課程,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融合。
同時,修訂中還認真梳理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成果,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法教材、教學管理等方面合理融入相關研究成果,深入推進了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中醫學專業創新實施“院系一體,醫教結合”的“兩段三步四梯式”人才培養模式;中藥學專業構建“校企結合‘一體兩翼三段三崗’”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針灸推拿專業創新“院校一體,工學結合,崗位驅動,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護理專業建構“院校合作,課證融合,人文與技能并重,中護與西護并舉”的人才培養模式等。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推進人才供需對接
學校積極與企業合作,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及論證、課程體系設置及課程教學質量標準制定,參與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持續更新教學內容,促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區域產業對接。通過工學結合互動體、項目建設聯合體、互惠互利共同體的“三體”合作,逐步形成“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新模式,實現了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共贏。通過校企合作,優化區域人力資源結構,改革優化職業教育模式,實現校企雙贏。藥學系采取產學研校企合作,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和技術改造方面給予支持,發揮優勢資源??当O捣e極投身社會服務,利用所學專業技術服務社會,感恩社會,得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各專業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社會服務活動,充分展示了各專業在地方城市的示范引領和社會服務能力,康保系老師深入蕪湖秀色美容集團,開展送技術推廣與服務項目進行業企業活動,利用人才、技術等資源優勢助力企業發展,發揮服務地方經濟社會職能;擔任蕪湖市第七屆職工技能競賽(盲人保健按摩比賽)項目裁判工作,并全程參與制定競賽規則與標準;利用課余時間,為蕪湖市老年大學養生保健班學員授課,為上百位老年人答疑解惑,有效促進了企業快速發展,并使其獲得了人力資源儲備,獲得聯合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獲得優惠政策和經濟利益,獲得優秀文化資源。將學校人才培養工作與企業密切結合,把企業參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列入年度工作要點,推進校企深度合作,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立由行業或企業專家參與組成的藥學類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形成了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在專業學習中不斷和職業能力培養崗位化。
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上積極探索與實踐,以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來開展校企合作,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如:積極開展產學研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我校的吳劍老師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良好愿望,與安徽菁碩科技有限公司協商合作研發血紅素提取項目,進行了血紅素提取的工藝研究。通過合作方式,從提取血紅素的材料、提取的方法、提取的時間因素、pH值因素、提取的試劑因素等多個方面對血紅素提取工藝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產品已可投入商業化生產,一些建設的思路和想法,得到了企業的支持與贊同。雙方擬在相關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更多更有效的合作模式,深化與企業的合作。與此同時,其他一些研究方向也有了初步探討,如血紅素檢測新技術開發、生物新藥的藥理藥效研究等企業有市場有研發需要的課題。校中心試驗室繼續積極聯系社會企業引進社會資源開展產學研的研究工作。學校建立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網絡系統,內容包括儀器設備的圖片、詳細技術參數、應用范圍、生產廠商以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了科研設施與儀器管理單位能夠及時、準確地將科研設施與儀器的運行服務記錄等數據信息報送至國家網絡管理平臺,提高了儀器數據上報的效率,更加有效地開展了儀器的共享服務。23項省級教科研項目,1項市級項目,11項校級項目入駐實驗室,覆蓋我校中藥、藥學等專業的教科研工作,并為安徽菁碩科技有限公司、皖南醫學院等單位提供了技術服務,具有廣泛的合作前景。建立與行業緊密結合、運作良好的校外實踐場所,鼓勵教職醫護員工參與科研,達到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的良好效果,積極引導廣大教師開展科學研究與科技服務。
(四)緊貼崗位工作過程,參與研制行業標準
為進一步規范頂崗實習管理制度,加強對頂崗實習學生的管理,提高學生頂崗實習的實習效果。
1.剖析專業設置標準和職業標準,結合行業、企業需求,進行頂層設計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修(制)訂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廳函〔2016〕46號)和教育部行指委辦公室關于《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修(制)訂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制訂,可以作為學校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專業建設及對學校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開展評價等的基本依據??祻捅=∠祬⑴c制訂了高等職業學校針灸推拿專業教學標準、高等職業學校中醫養生保健專業教學標準、高等職業學校中醫康復技術專業教學標準。從適用范圍、實習目的、時間安排、實習條件、實習內容、實習成果、考核評價、實習管理等方面進行頂層設計。從整體上規范了中醫康復保健專業頂崗實習教學的基本要求,保證頂崗實習教學效果,以提高中藥學、中醫康復保健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2.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保證頂崗實習效果
為保證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能夠按照頂崗實習的標準優質完成實習任務,對頂崗實習的學生、實習單位、企業和學校的指導老師進行監督和管理,設計了頂崗實習學生互評表、頂崗實習學生平時考核表、頂崗實習畢業考核表。通過學生、企業、學校三方的相互監督、相互促進,保質保量地完成實習任務。
(五)以賽促教賽教結合,開展職業技能競賽
學生職業技能競賽是檢驗學校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成果、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學校秉承“以賽促學,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以賽促改,深化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理念,組織并參加多項技能大賽,利用比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真正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2017年學校開展校級技能大賽9項,如醫療系開展的中醫大學生臨床能力大賽、醫學檢驗技能大賽等,康復保健系開展的針灸推拿大賽、康復技能大賽等,藥學系開展的中藥識別技能大賽、藥品檢測技能大賽、基礎化學實驗技能大賽等,護理系開展的護理技能大賽、護理禮儀大賽等。2017年我校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中藥技能大賽,獲得個人二等獎1項;參加2017年全國衛生職業院??谇患寄艽筚?,獲得了個人全能三等獎1 項、單項三等獎1項;參加2017年全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技能大賽,獲得團體三等獎1項;參加全國中醫藥職業教育技能大賽——2017年“天堰杯”中醫護理技能大賽,獲得個人全能三等獎3項;參加2017年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取得中藥技能大賽個人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護理技能大賽個人全能三等獎1項。2017年度,我校共有765人次參加各級職業技能大賽,其中108人次獲得獎項。學生職業技能競賽情況見表9:
表9:2017年度學生參加各級職業技能大賽情況統計表
職業技能大賽等級 | 比賽名稱 | 比賽項目數 | 獲獎人數 | 參與人數 |
國家職業技能大賽 | 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中藥技能大賽 | 1 | 1 | 2 |
2017年全國衛生職業院??谇患寄艽筚?/span> | 1 | 2 | 2 | |
第三屆全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技能大賽 | 5 | 4 | 4 | |
全國中醫藥職業教育技能大賽—2017年“天堰杯”中醫護理技能大賽 | 3 | 3 | 4 | |
省級職業技能大賽 | 2017年安徽省職業院校中藥技能大賽(高職組) | 1 | 4 | 4 |
2017年安徽省職業院校護理技能大賽(高職組) | 1 | 4 | 4 | |
校級職業技能大賽 | 第二屆醫學檢驗技能大賽 | 4 | 6 | 30 |
首屆中醫大學生臨床能力大賽 | 1 | 8 | 120 | |
中藥識別技能大賽 | 1 | 12 | 120 | |
藥品檢測技能大賽 | 3 | 6 | 100 | |
基礎化學實驗技能綜合大賽 | 5 | 16 | 100 | |
第五屆針灸推拿臨床技能大賽 | 2 | 10 | 50 | |
第八屆康復技能大賽 | 2 | 10 | 35 | |
護理禮儀技能大賽 | 1 | 12 | 120 | |
護理技能大賽 | 4 | 10 | 70 |
1.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
學校圍繞教學改革與發展的目標,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持續投入大量資金用以構建和完善數字化校園,大力推進全校師生對校園網資源的有效應用,設立了教學資源平臺,加大現代教育技術建設資金投入,配備一間攝錄播教室。2017年學校計劃更新42間教室多媒體設備,已經完成招標工作,軟硬件資源的投入為教師信息化能力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教學資源平臺是集教學視頻資源、古籍圖書資源、精品課程、校園云盤等于一體的信息化平臺。目前教學資源平臺放在校內網,教師可在校內或校外登錄VPN后訪問教學資源平臺。視頻教學資源包括外科、診斷、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皮膚及五官科、預防醫學、藥理學、中國針灸學、康復保健、護理等多個學科共計286個視頻教學資源。古籍圖書資源內容覆蓋醫經、方藥、醫論、四診等方面內容。精品課程已整合13門校級精品課程、11門省級精品課程于一體,方便教師和學生進行查閱和學習。校園云盤為每位教職工提供了存放和共享教學資料、辦公文件等資源的空間。這些優質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在校園網內互聯互通,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和形式,拓展了師生教學的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進一步擴大了資源使用效益和示范影響作用。具體見圖1:
圖1:教學資源平臺
為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高等職業教育融合,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班與研討會,如“2017安徽省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和 “2017年安徽省信息化教學改革與創新研討會暨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賽項說明會”等。通過培訓,參培教師對使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觀念有了全面深入的認識,對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組織教師參加2017年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和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我校主持的由湖南中醫藥高等??茖W校牽頭立項的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針灸推拿傳承與創新教學資源庫建設中的5個子項目的資源庫建設工作正按計劃進行。
(七)專兼結合內培外引,推進雙師團隊建設
學校始終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人才建設理念,按照培養、引進并舉的原則,把師資隊伍建設與專業建設緊密結合,大力推進“雙師”工程、“團隊”工程等一系列師資隊伍建設工程。
1.做好師資引進工作。學校根據事業發展、專業建設的需要,將師資隊伍建設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中,科學制定師資引進計劃。2017年,學校共向市編辦、市人社局申請使用編制計劃33個(含附屬機構),全部用于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專業教師和臨床教師的引進。學校通過各種渠道發布師資招錄信息,深入各大院校畢業生洽談會現場考核、現場面簽,參加蕪湖市事業單位人員招考、規范招錄程序、嚴把質量關,2017年共引進碩士研究生16人(含附屬機構)。同時,學校制定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博士及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力爭形成以優秀碩士為主體的師資骨干隊伍和以博士為主體的后備人才隊伍。
2、加大師資培養力度。學校在重視高層次高學歷人才引進的同時,十分重視學校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的培訓和培養工作,建立中青年骨干教師、校級專業帶頭人及培養對象、省級專業帶頭人的遴選、培養和動態管理機制,全方位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學校常年招生的專業均有省級或校級專業帶頭人(或培養對象)。另外,2017年,派出約200人次教師參加各類師資培訓項目(含國內訪問學者、國培、省培、教育部網絡培訓、行業培訓、專項培訓等項目)
3.進一步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凸顯培養知識結構優、實踐能力強、服務意識強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目標,學校在構建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的同時,注重教師教學綜合能力的培養,尤其注重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為此,學校制定并嚴格執行《關于加強教師實踐能力培養暫行辦法》(校人〔2010〕21 號文件)。通過有計劃、分批次逐步實施,鼓勵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深入臨床、生產、科研等社會一線進行實踐鍛煉,直接接觸工作實際,邊實踐,邊學習,掌握最新的技術和管理信息,把行業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學。為了讓實踐鍛煉不流于形式,實踐期間有檢查,實踐期滿有考核。2010年-2017年學校共派出 200 余名教師赴醫療衛生單位和藥品生產企業參加一線實踐學習,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學校實踐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同時鼓勵教師參加本專業的行業培訓,獲取行業職(執)業資格證書。
學校在注重提高校內教師實踐能力的同時,緊抓附屬單位臨床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和培訓工作。學校將臨床教學管理機構和臨床教研室建立在臨床一線,并將附屬機構中臨床教師與校內基礎醫學教師結對、組建“一幫一”雙培互學小組,發揮他們各自在理論與實踐的優勢,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學校鼓勵、引導臨床醫師參加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并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截止目前,有100位臨床教師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學校正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動附屬單位臨床教師雙職稱評聘工作,充分發揮附屬醫院在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作用。從2015年至今,我校共有180余位教師經安徽省高等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認定指導中心審批,獲得“雙師型”教師證書(含附屬單位)。
4.加強“技術型”教師的引進工作,做好兼職教師培養、管理。為充分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要求,學校制定《兼職教師管理辦法》、《兼職教師培養辦法》的管理規定,有計劃、有步驟地從研究院所和大型企事業單位的生產、科研一線引進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實踐工作經歷和技術專長的高素質人才以及行業技術骨干、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根據其專業技術職務不同,分別聘為兼職講師、兼職副教授、兼職教授,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要求。2017年,學校共聘請了78位校外兼職或兼課教師,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兼職教師隊伍,以進一步提升實踐教學能力。
(八)優化實踐教學條件,完善實踐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基地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平臺。學校根據中醫藥職業技能培養和各專業建設的需要,統籌規劃,建設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目前,校內建有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職業教育生物制藥實訓基地1個、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7個,省級示范實習實訓中心2個,擁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9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和120家校外實習基地。
1.對接生產過程,加強校內實踐基地建設
校內實踐基地按照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進行建設,積極探索不同類型的專業與行業共同建設實踐基地的方法和途徑,為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職業素質訓導和職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一方面,加強對實驗實訓基地專兼職人員的管理與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教學管理水平,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嚴格執行各項實踐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確保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運行;另一方面,持續增加資金投入,2017年學校向市財政申請447.624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的更新,進一步提升學校實驗實訓條件。為了進一步保障臨床相關專業實踐教學順利有序的開展,2017年學校對部分實驗實訓室進行資源整合,改建臨床技能實驗實訓中心1個。目前,學校已擁有校內實驗實訓基地15個,各類實驗實訓室140多余間,建筑面積達103,376平方米。
2.推進校企合作,強化校外實踐基地建設
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滿足學生實習和頂崗實習的要求,各專業緊緊依托學校所在的區域優勢,積極開發校外實踐基地,建立與行業緊密結合、運作良好的校外實踐場所。校外實踐基地除了配備專職指導教師和學生管理人員外,還聘請了實習單位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骨干作為校外兼職指導教師,共同參與學生的管理、教育、技能培訓及考核工作。開展的優秀臨床帶教老師和優秀實習生評選工作、三次畢業實習檢查、召開的實習單位臨床教學研討會,規范實習管理制度,提高臨床教學帶教能力,激勵畢業生重視實習,實習質量得到進一步的穩定與提高,確保校外實習地的可持續性發展。
四、政策保障
(一)按章辦事,科學管理井然有序
學校高度重視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堅持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強黨委集體領導,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堅持大事集體研究,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充分發揮班子成員的積極性。先后制定完善了《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施細則》和《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校長工作規則》,嚴格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決定評優評先、干部任用、引進人才、大宗財務開支、基本建設等重大事項。不斷提高各級班子成員的政策理論素養,提升各級班子執政水平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
深化改革、加強管理是學校提升辦學品質,提高辦學綜合實力與效益的長效工作和必然選擇。近年來,學校通過不斷深化綜合改革、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落實崗位責任制、加強制度的執行力度、全面推進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規范化,進一步增強了內部管理制度的系統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2016年,學校制定出臺了《學校信息公開實施辦法》、《學校財務管理辦法》、《學校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從而理順了工作關系,細化了辦事程序,明確了部門職責,堵住了制度漏洞,為進一步依法治校、規范管理奠定了基礎。
(二)開源節流,辦學資金一線傾斜
學校預算管理的基本原則:統一領導,歸口管理;收支統編,綜合平衡;學校預算由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組成。學校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納入預算。收入預算包括:財政撥款收入、財政專戶管理非稅收入、其他收入等。
2017年度我校收入預算項目包括:生均經費、學費、住宿費、職業技能鑒定、英語四六級考試、B級考試、計算機考試、成教費、合作培訓收入、場地租賃費用、門面房出租收入、論文處理費和期刊發行費等。
根據“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預算編制原則,學校所有的經費支出都應納入預算,且按照嚴格的程序審批。預算草案經批準后,財務處按相關規定及時將預算指標核撥到位。學校每個部門要硬化預算約束,嚴格按照批復的預算執行,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公務卡制度、政府采購制度和招投標制度等有關規定。各項經費在執行中不得截留、挪用、隨意改變項目內容、資金用途及擴大使用范圍,不得隨意調整經濟科目細化預算、政府采購預算等事項,不得辦理無預算、超預算經費支出。
同時,我校還制訂了學校經費審批權限規定,加強對學校經費支出的管理,保障學校經費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
(三)多措并舉,質量監控保障有力
我校質量監控體系由教學督導組、教務處、教學系部及學生教學信息員組成。其中,教學督導組是學校教學工作監督、檢查、評估、指導和咨詢性機構,對學校教育發展規劃、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等重大事項提出建議,代表學校行使對教學工作的全面督導職責;教務處是學校教學質量監控的管理部門,負責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組織運行,指導教學系部開展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教學系部負責本部門教學質量的監控工作,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重大問題向教務處報告;學生教學信息員負責收集本專業年級的教學信息。這一整套組織體系扎實奠定了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開展,確保教學質量監控效果。
學校從制度建設入手,強化教學管理的規范化,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學校目前已建立了《教學質量監控管理辦法(修訂)》、《教學秩序巡查制度》、《教學檢查制度》、《二級教學秩序巡查制度》、《學校聽課制度》、《教師教學質量評估辦法(修訂)》、《教師教學質量監控管理辦法(修訂)》、《學生學習質量評估辦法》、《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辦法》、《教學督導工作條例》、《教學例會制度》、《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教學場所行為規范(試行)》等,努力為創新教學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環境。依據《教學質量監控管理辦法(修訂)》及其配套制度,學校嚴格按照“過程檢查-評估評價-反饋整改”進行環形管理,形成了一套體系完善、運行良好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運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及時反饋整改。學校圍繞質量管理、質量監控、信息反饋等環節,認真開展兩級教學秩序巡查、三期教學檢查、各類聽課、教學督導、學生教學信息員評價、質量評估評價等活動,有效改進與提升教學質量,確保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五、服務貢獻
(一)以市場為導向,提高就業服務水平
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方針、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會議精神,在學校黨委、行政的堅強領導下,在全校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以人為本,多措并舉,全面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認真落實“一把手工程”,全年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部署畢業生就業工作,分管領導堅持召開每周一次的就業工作例會,及時解決就業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實行融教學合作、管理參與、訂單培養為一體的辦學模式。積極開拓就業市場,鞏固就業基地,將大型校園招聘會和專場招聘會相結合。全年,全校共接待 300余家用人單位來校招聘,同時各系按照“專場化、規范化、常態化”的要求舉辦了近60場專場招聘,全年提供就業需求崗位 6000余個,積極為畢業生搭建擇業平臺。加強就業信息網和網絡建設,拓展網絡服務功能,拓寬信息收集渠道,加大網絡招聘和就業服務力度。積極探索使用微博等新媒體手段,建立就業供求信息共享機制。完善畢業生簽約和就業統計制度,加強就業工作督查。嚴格執行教育部“四不準”規定,做好畢業生簽約工作。由學校主要領導負總責,進一步完善就業統計工作領導責任制和工作責任制,嚴把質量關,確保統計數據真實、準確,規范就業統計工作。健全畢業生就業統計工作核查制度,逐級開展就業統計自查、核查工作。在學校就業工作年度考核基礎上,把各項政策措施和年度重點工作的落實情況作為檢查重點,定期開展就業工作檢查,及時總結經驗、查找問題、改進工作。對就業工作薄弱環節加強督促和分類指導。加強畢業生就業狀況動態監測,執行各系畢業生就業狀況月報告制度。
1.2017屆畢業生就業率分析
2017年我校畢業生3347人,就業3061人,初次就業率為91.59%,其中專升本128人。學校2017年度初次就業率見表10:
表10: 2017年度初次就業率統計表
所在系 | 專業 | 畢業生數 | 就業率 |
醫療系 | 中醫學 | 343 | 93.00% |
中醫骨傷 | 97 | 93.81% | |
醫學影像技術 | 303 | 93.73% | |
醫學檢驗技術 | 168 | 91.67% | |
口腔醫學技術 | 37 | 100% | |
系部小計 | 911 | 93.08% | |
藥學系 | 中藥 | 202 | 96.63% |
藥學 | 385 | 94.79% | |
藥物制劑技術 | 103 | 98.04% | |
中藥制藥技術 | 64 | 92.19% | |
藥品質量檢測技術 | 76 | 93.42% | |
系部小計 | 838 | 95.32% | |
康復 保健系 | 針灸推拿 | 253 | 96.84% |
醫療美容技術 | 248 | 97.58% | |
康復治療技術 | 184 | 90.22% | |
系部小計 | 685 | 95.33% | |
護理系 | 護理 | 876 | 82.88% |
合計 | 3347 | 91.59% |
2.2017屆畢業生就業區域分布
隨著安徽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我校校企合作的深入推進,我校畢業生在安徽省內就業比例達到56.32% ,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1:
表11: 2017屆畢業生就業分布情況一覽表
區域 | 畢業生數 | 區域 | 畢業生數 |
安徽 | 1724 | 天津 | 3 |
北京 | 22 | 上海 | 163 |
河北 | 1 | 江蘇 | 600 |
浙江 | 313 | 福建 | 1 |
山東 | 12 | 廣東 | 20 |
海南 | 20 | 山西 | 10 |
江西 | 3 | 河南 | 16 |
湖北 | 7 | 湖南 | 1 |
內蒙古 | 24 | 廣西 | 10 |
黑龍江 | 16 | 陜西 | 2 |
甘肅 | 2 | 青海 | 11 |
四川 | 27 | 新疆 | 14 |
遼寧 | 10 | 吉林 | 18 |
貴州 | 4 |
3. 2017屆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分布
我校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2017年畢業生基層就業學生達49%,服務中小型企業學生比例達82.15%,國家骨干企業就業學生達1.04%。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2:
表12:2017屆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分布
單位性質 | 人數 | 比例 | 單位性質 | 人數 | 比例 |
機關 | 2 | 0.06% | 其他企業 | 1524 | 45.53% |
高等學校 | - | - | 部隊 | 4 | 0.12% |
其他教學單位 | 6 | 0.18% | 農村建制村 | 2 | 0.06% |
醫療衛生單位 | 1293 | 38.63% | 城鎮社區 | 26 | 0.78% |
其他事業單位 | 40 | 1.19% | 待就業 | 286 | 8.54% |
國有企業 | 20 | 0.59& | 自主創業 | 1 | 0.03% |
三資企業 | 15 | 0.45% | 升學 | 128 | 3.82% |
4.2017屆畢業生專業對口率分析
學校2017屆畢業生就業崗位的專業對口率為90.13%。各系的專業對口率見表13:
表13: 2017年度各系畢業生崗位專業對口率一覽表
序號 | 系部 | 專業對口率 |
1 | 醫療系 | 90.77 |
2 | 藥學系 | 89.25 |
3 | 康復保健系 | 92.45 |
4 | 護理系 | 86.39 |
全校平均 | 89.46 |
(二)立足區域經濟,發揮科技服務優勢
隨著學校不斷強化科研先導地位,加大科研投入,凝煉科研方向,不斷挖掘潛力,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研產出振奮人心。據統計,我校立項項目的學科分布逐年拓寬,已基本形成以優勢學科為龍頭、多學科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學術成果質量穩步提高,積極做好申報、協調和服務,組織召開動員會議、推進會議、課題項目評審等活動扎實有效,通過加強對申報項目的針對性指導,逐步提高申報質量,提升項目申報水平。組織完成了教育廳自然、人文項目推薦立項評審工作,完成項目結題驗收,2017年我校立項科研項目共23項:其中6項獲得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立項,5項獲得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立項;12項獲得校級科學研究項目立項,6項科研成果。
積極開展相關產學研合作和社會服務,彰顯學校服務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通過產學研合作項目,積極向企業派駐科技特派員開展技術研發和技術服務,科技特派員源于基層探索、群眾需要、實踐創新,在完成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全力履行科技特派員的職責,強化科技服務意識,引導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單位整合生產要素,深入企業開展科技創業,推動創新實踐深入開展。在科技特派員工作方面學校力求抓實抓細,做到出成績、有特色。因此涌現出很多扎根在基層服務在一線的優秀科技特派員,如:劉東平老師赴蕪湖市張恒春藥業有限公司,承擔企業項目,開展技術服務工作,參與“張恒春中醫藥文化”傳統制藥技術與傳統秘方收集項目,編寫并出版《張恒春老字號百年秘方及傳承技藝》著作;秦亞東老師赴蕪湖市張恒春藥業有限公司,參與企業項目,提供文獻調研、技術等服務工作,通過文獻調研分析厚樸的相關資料,并優化其提取工藝提供技術支持,提高了厚樸揮發油及浸膏、當歸浸膏中指標性成分的含量,形成厚樸揮發油及浸膏標準提取規范;吳劍、張葉老師赴安徽菁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與公司進行產學研合作,利用我校中心實驗室的高尖端儀器設備為企業服務,開展藥物提取工藝、藥物標準品制備、藥物性能表征等多方面技術服務,血紅素標準品提取與制備等工作,預期提取出純度較高的血紅素標準品供企業使用;王曉閣老師赴安徽省旌德博仕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藥材種植、產地加工指導,協助企業進行項目申報及專利申報,制定了藥材栽培技術規程,制定了規范化的產地加工工藝;廖啟元老師赴安徽省旌德博仕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協助企業進行中藥系列產品開發,對已有產品生產工藝進行改造,開發出符合企業及市場要求的系列中藥產品,并制定了相關企業標準;張寶成老師赴蕪湖市張恒春藥業有限公司,編寫了《張恒春老字號百年秘方及傳承技藝》,主持“張恒春中醫藥文化”傳統制藥技術與傳統秘方收集項目,承擔企業項目,開展技術服務工作等。
質量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生命線,質量保障已成為發展的主題。長期以來,我校始終堅持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核心任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貢獻為宗旨,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彰顯了近年來我校加強科技創新教育的成果,有助于進一步激發我校學子科技創新夢想,挖掘創新創意潛能。建立服務教師、服務學生的服務體系的工作思路,深入開展診改工作的信心。下一步,將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進一步完善診斷與改進工作機制,持續提升人才培育質量。結合近年來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等新型人才培養理念,通過對現行政策、制度和規范的全面梳理,由此不斷提升和豐富標準內涵,挖掘和發揮產學研平臺在人才培養模式中重要作用,力爭在科教融合、產學合作等領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具有學校特色、融入創新體系的高水平標志性成果。
(三)拓展培訓項目,服務全民終身學習
學校以為區域醫藥衛生行業培養高技能人才為己任,服務行業人力資源建設為根本,著力打造省市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平臺、行業定點培訓基地、勞動力轉移培訓試點單位。依托安徽省藥學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農村在崗衛生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中醫藥科普教育基地、中醫藥職業技能通用鑒定所等資源服務平臺,實現學校資源行業、企業、社會共享。通過舉辦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專題培訓班等各類拓展性社會培訓項目,著力提升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醫藥衛生事業的能力。
1.學校為蕪湖市普通高等醫學院教師系列繼續教育基地[蕪湖市人事局《關于開展蕪湖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評估認定工作的通知》(蕪人職〔2009〕18號)],上半年已完成兩輪醫學類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項目。
2.完成了2017年計算機等級考試、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蕪湖市公務員招錄考試、事業單位招錄考試等萬余人次的社會考試工作,服務了地方經濟建設,提升了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
六、文化傳承
學校堅持以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為核心,以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為重點,創新載體,豐富內涵,不斷加強中醫藥特色文化建設,校園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文化育人功能日益顯現。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學校經過 50 多年的發展建設,形成了“以人為本、尚德重技、創新服務、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和“厚德 博學 濟世 日新”的校訓精神。學校辦學理念、校訓精神集中體現了現代中醫藥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觀、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體現了傳承與創新的統一、德育與智育的統一。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通過理順機制、完善制度、細化措施,將辦學理念、學校精神滲透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與創新、社會服務中,將文化傳承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使之成為影響和塑造師生道德規范、行為態度的主導價值取向,進一步增強師生文化自信。
(二)挖掘文化元素,建設中醫特色校園環境
在校園總體規劃中,學校遵循“大藥園”設計理念,挖掘中醫藥傳統文化精髓,融入中醫藥元素,依據中醫藥學學科特點和教學、科研、醫療、生活等需要,對校園進行科學的功能區劃,力求做到“建筑顯徽韻、綠化有藥用、景觀顯人文、氛圍造岐黃”。在建筑風格上,建設了徽派特色、區域特征的建筑群或單體建筑,以空間形象視覺傳達的方式,折射出學校辦學理念、大學精神。在景觀設計上,將優秀傳統文化物化、固化,有以神農氏、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中醫藥大家為代表的雕塑“中醫魂”,中醫藥特色鮮明的校訓墻、路名、景觀名、勵志石,以及懸掛在教學樓、實驗實訓樓、辦公樓、圖書館等墻上的中醫名醫畫像、中醫經典著作節選、人體經絡圖表等,發揮了校園文化育人無痕、潤物無聲的作用。學校中醫藥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校史館、中國醫史館、中藥標本館組成,主題鮮明,館藏豐富,特色濃郁,集教學、科研、科普于一體,現已成為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平臺,在培育學生高尚道德情操、弘揚優良學風校風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三)注重文化育人,提升文化活動育人功能
學校注重加強師生理想信念教育,組織開展“我的中國夢”、“歡慶十九大,暢談新變化”等主題教育活動和“校園文體藝術節”、“5.12護士節”、“5.25”心理健康節、“書香進校園”、“宿舍文化節”、道德講堂等校園文化活動,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強化“四個認同”。學校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組織師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開展中醫藥知識與文化科普講座、健身方法演示、義診服務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學校根據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遵循中醫藥學多學科的特性,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建設以及教材選用上,注重傳統文化傳承。日常教學活動中強化中醫經典誦讀,注重針灸推拿功法練習,讓同學們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學校還開展中醫經典誦讀、“太極拳”、“五禽戲”、“易筋經”等傳統武術比賽,組織“中醫診斷技能”、“中藥傳統技能”、“針灸推拿技能”、“中醫護理技能”等大賽,彰顯中醫藥特色,幫助學生樹立穩固的專業思想和職業道德。
七、面臨挑戰
(一)推進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深度融合合作
以國務院辦公廳《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和《安徽省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實施為契機,推進中醫藥職業教育與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深度融合。緊密圍繞區域發展規劃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優化專業結構,積極響應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的需求,大力發展建設健康類專業。
創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徑與方式,充分發揮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推動校企共建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等,切實增強職業院校技術技能積累能力和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以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或專業(群)為紐帶,推動專業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銜接,人才培養鏈和產業鏈相融合。
(二)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以共同發展為動力,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加強校企合作信息平臺建設和溝通,使學校的社會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圍繞區域優勢健康產業,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引導教師參與產業鏈關鍵環節技術創新,推動科技、管理、信息等生產要素向產業鏈關鍵環節聚集,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培育和壯大區域優勢特色產業健康發展。
附件:
1、計分卡
2、資源表
3、國際影響表
4、服務貢獻表
5、落實政策表
表1 計分卡
院校代碼 | 院校名稱 | 指標 | 單位 | 2016年 | 2017年 | |
11968 | 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
| 1 | 就業率 | % | 92.84% | 91.59% |
2 | 月收入 | 元 | 3500 | 3600 | ||
3 | 理工農醫類專業相關度 | % | 90.13% | 89.46% | ||
4 | 母校滿意度 | % | 99.90% | 99.79% | ||
5 | 自主創業比例 | % | 0.22% | 0.03% | ||
6 | 雇主滿意度 | % | 99.90% | 99.79% | ||
7 | 畢業三年職位晉升比例 | % | 35.8% | 36.2% |
表2 資源表
院校代碼 | 院校名稱 | 指標 | 單位 | 2016年 | 2017年 | |
11968 | 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
| 1 | 生師比 | — | 15.88 | 15.71 |
2 | 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 | % | 18.33 | 30 | ||
3 | 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 | 元/生 | 7400 | 7900 | ||
4 | 生均教學及輔助、行政辦公用房面積 | m2/生 | 15.53 | 16.38 | ||
5 | 生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 | 個/生 | 0.28 | 0.48 | ||
6 | 校園網主干最大帶寬 | Mbps | 210 | 210 | ||
7 | 教學計劃內課程總數 | 門 | 310 | 339 | ||
其中:線上開設課程數 | 門 | 0 | 11 | |||
學校類別(單選):綜合、師范、民族院校() 工科、農、林院校() 醫學院校(√) 語文、財經、政法院校( ) 體育院校() 藝術院校() |
表3 國際影響表
院校代碼 | 院校名稱 | 指標 | 單位 | 2016年 | 2017年 | 備注 | |
11968
| 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 | 1 | 全日制國(境)外留學生人數(一年以上) | 人 | 0 | 0 | —— |
2 | 非全日制國(境)外人員培訓量 | 人日 | 0 | 0 | —— | ||
3 | 在校生服務“走出去”企業國(境)外實習時間 | 人日 | 0 | 0 | —— | ||
4 | 專任教師赴國(境)外指導和開展培訓時間 | 人日 | 0 | 0 | —— | ||
5 | 在國(境)外組織擔任職務的專任教師人數 | 人 | 0 | 0 | 填報格式:××(姓名)在××(組織名),擔任××職務;逐一列出 | ||
6 | 開發國(境)外認可的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數 | 個 | 0 | 0 | 填報格式:××標準被××、××認可;逐一列出 | ||
7 | 國(境)外技能大賽獲獎數量 | 項 | 0 | 0 | 填報格式:××(姓名)在××(大賽名),獲××獎;逐一列出 |
表4服務貢獻表
院校代碼 | 院校名稱 | 指標 | 單位 | 2016年 | 2017年 | ||
11968
| 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
| 1 | 全日制在校生人數 | 人 | 9339 | 8851 | |
畢業生人數 | 人 | 3238 |
3347 | ||||
其中:就業人數 | 人 | 3006 | 3061 | ||||
畢業生就業去向: | — | — | — | ||||
A類:留在當地就業人數 | 人 | 245 | 276 | ||||
B類:到中小微企業等基層服務人數 | 人 | 1554 | 1640 | ||||
C類:到500強企業就業人數 | 人 | ||||||
2 | 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 | 萬元 | 2.1 | 0 | |||
3 | 縱向科研經費到款額 | 萬元 | 49.1 | 52.8 | |||
4 | 技術交易到款額 | 萬元 | 0 | 0 | |||
5 | 非學歷培訓到款額 | 萬元 | 13.8 | 0 | |||
6 | 公益性培訓服務 | 人日 | 34 | 0 | |||
主要辦學經費來源(單選):省級() 地市級(√) 行業或企業() 其他() |
表5落實政策表
院校代碼 | 院校名稱 | 指標 | 單位 | 2016年 | 2017年 | |
11968 | 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 | 1 | 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 | 元 | 11382 | 13695 |
其中:年生均財政專項經費 | 元 | 7995 | 8699 | |||
2 | 教職員工額定編制數 | 人 | 313 | 313 | ||
在崗教職員工總數 | 人 | 688 | 700 | |||
其中:專任教師總數 | 人 | 552 | 553 | |||
3 | 企業提供的校內實踐教學設備值 | 萬元 | 0 | 0 | ||
4 | 生均企業實習經費補貼 | 元 | 450 | 511 | ||
其中:生均財政專項補貼 | 元 | 450 | 511 | |||
5 | 生均企業實習責任保險補貼 | 元 | 0 | 0 | ||
其中:生均財政專項補貼 | 元 | 0 | 0 | |||
6 | 企業兼職教師年課時總量 | 課時 | 7805 | 9539 | ||
年支付企業兼職教師課酬 | 元 | 287052 | 461232 | |||
其中:財政專項補貼 | 元 | 287052 | 461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