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是一所擁有近60年辦學歷史、根植發展中醫藥教育事業的省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學校坐落于被譽為“皖江明珠、創新之城”的安徽省雙核城市——蕪湖,擁有良好的居住環境、就業環境和創新發展環境。學校所在的弋江區高校園區,比鄰長江,傍依奧林匹克公園和國際會展中心,位置優越,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厚。
學?,F為教育部中醫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全國中醫藥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理事長單位、中華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及藥膳食療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單位、安徽省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會理事長單位。
學校設有醫療系、藥學系、康復保健系、護理系、口腔醫學系及基礎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等教學系部,開辦中醫學、中醫骨傷、針灸推拿、中藥學、藥學、護理、中醫健康管理、中醫養生保?。ê嗅t養生旅游方向)、醫療美容技術、口腔技術、康復治療技術等29個??茖I及專業方向。學?,F有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1個,中央財政支持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2個,省級特
色專業、骨干專業、示范專業、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5個,省級精品課程、精品開放課程16門,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創新實驗區、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12個,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教學名師、教壇新秀、優秀教學管理工作者24人,省級卓越技能型人才計劃2項,省級示范實習實訓中心1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1個。
2018年,學校面向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全日制??圃谛I?948人。學?,F有專任教師530人,其中,副高以上專業技術人員175人,具有研究生學歷人員191人,省級優秀教師3人。學校下轄2所直屬附屬醫院、1個安徽中藥資源研究所、1個天然藥用植物園和9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及穩定的實習基地123家。學校附屬中醫醫院(蕪湖市中醫醫院)創立于1958年,在中醫界素有“江南中醫一枝花”的美譽,為“全國首批示范中醫院”、“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醫院擁有4個國家級重點???,6個省級重點??? 7個市級重點???,1個省級重點專病,國家級名老中醫工作室4個,省級名老中醫工作室5個。學校附屬口腔醫院(蕪湖市口腔醫院)是目前皖南規模最大,集口腔醫療、預防保健、教學科研于一體的二級口腔??漆t院,是安徽省口腔醫學會常務理事單位,蕪湖市口腔醫學會主任委員單位,中央財政口腔公共衛生項目單位,被國家衛生部和省衛生廳多次命名為口腔衛生工作先進單位。
2018年,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師生醫護員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高校思想政治會議精神,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進一步規范,管理服務進一步提升,思政教育進一步增強,教師隊伍進一步充實,文明創建進一步深入,附屬醫院進一步壯大,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較好成績。
2018年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科學制定招生計劃、合理安排招生宣傳、嚴格招生錄取管理,堅持“公平、公正、平穩”原則,嚴守教育部“三十條禁令”等相關規定,招生生源數量和質量趨于穩定,招生總體情況繼續保持良好態勢。
2018年學校實際招生專業數為17個,學校依托各系重點專業及專業群招生,除此之外,結合國家“十三五衛生與健康發展規劃”,繼續加大對中醫養生保健、中醫健康管理、醫學美容技術(中醫美容方向)等健康類專業的投入力度,目前學校健康類專業人才培養卓有成效。招生專業及規模見表1。
表1:專業招生計劃表
所在系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計劃數 |
醫療系 | 620103K | 中醫學 | 220 |
醫療系 | 620104K | 中醫骨傷 | 130 |
醫療系 | 620401 | 醫學檢驗技術 | 150 |
醫療系 | 620403 | 醫學影像技術 | 280 |
醫療系 | 620801 | 健康管理 (中醫健康管理方向) | 90 |
藥學系 | 620301 | 藥學 | 260 |
藥學系 | 620302 | 中藥學 | 260 |
藥學系 | 590202 | 藥品生產技術 | 150 |
藥學系 | 590204 | 藥品質量與安全 | 120 |
藥學系 | 590301 | 藥品經營與管理 | 150 |
康復保健系 | 620105K | 針灸推拿 | 220 |
康復保健系 | 620501 | 康復治療技術 | 200 |
康復保健系 | 620404 | 醫學美容技術 (中醫美容方向) | 230 |
康復保健系 | 620803 | 中醫養生保健 | 80 |
康復保健系 | 620803 | 中醫養生保健 (中醫養生旅游方向) | 80 |
護理系 | 620201 | 護理 | 600 |
口腔醫學系 | 620405 | 口腔醫學技術 | 80 |
1.分省招生計劃完成情況及報到情況
我校在2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計劃為3300人,其中安徽省2617人,外省683人(2018年安徽省74所高職高專出省計劃為5586人,我校占12.22%);錄取3280人,其中安徽省2632人,外省648人,計劃完成率99.39%;報到2922人,其中安徽省2360人,外省562人,報到率89.09%。各省、市、自治區計劃、錄取、報到情況見表2。
表2:2018年各省計劃、錄取、報到情況統計表
省份 | 計劃數 | 錄取數 | 報到數 | 計劃完成率 | 報到率 |
內蒙古 | 50 | 50 | 48 | 100.00% | 96.00% |
天津 | 10 | 10 | 9 | 100.00% | 90.00% |
遼寧 | 30 | 30 | 26 | 100.00% | 86.67% |
江蘇 | 20 | 5 | 5 | 25.00% | 100.00% |
浙江 | 130 | 130 | 114 | 100.00% | 87.69% |
山東 | 20 | 20 | 16 | 100.00% | 80.00% |
安徽 | 2617 | 2632 | 2360 | 100.57% | 89.67% |
河南 | 40 | 38 | 38 | 95.00% | 100.00% |
海南 | 20 | 20 | 20 | 100.00% | 100.00% |
廣西 | 40 | 37 | 30 | 92.50% | 81.08% |
貴州 | 20 | 20 | 9 | 100.00% | 45.00% |
陜西 | 20 | 12 | 11 | 60.00% | 91.67% |
四川 | 60 | 58 | 43 | 96.67% | 74.14% |
新疆 | 35 | 37 | 31 | 105.71% | 83.78% |
黑龍江 | 30 | 31 | 30 | 103.33% | 96.77% |
甘肅 | 30 | 30 | 25 | 100.00% | 83.33% |
江西 | 20 | 19 | 17 | 95.00% | 89.47% |
吉林 | 30 | 30 | 29 | 100.00% | 96.67% |
山西 | 30 | 28 | 23 | 93.33% | 82.14% |
青海 | 20 | 17 | 16 | 85.00% | 94.12% |
合計 | 3300 | 3280 | 2922 | 99.39% | 89.09% |
2.錄取分數線
我校安徽省最低投檔線為文科446分(本科486),理科358分(本科432),錄取新生中有47人分數超過本科線。19個外省中,遼寧、新疆文理科錄取最低分超過本科線,貴州、甘肅文科平均分超過本科線,河南、海南理科平均分超過本科線,其余省份文理科最低分均遠超當地高職高專錄取分數線,外省中共有181人超過本科線。各省、市、自治區錄取分數線見表3。
表3:各省、市、自治區錄取分數線 | ||||||||||||
序號 | 省份 | 文最高分 | 文最低分 | 文平均分 | 理最高分 | 理最低分 | 理平均分 | 二本文 | 二本理 | 過線 人數 | 省控 專文 | 省控 專理 |
1 | 內地新疆班 | 370 | 292 | 331 | 352 | 265 | 286 | 398 | 363 | 0/0 | 333 | 328 |
2 | 安徽 | 516 | 446 | 459 | 444 | 358 | 383 | 486 | 432 | 40/7 | 200 | 200 |
3 | 內蒙古 | 422 | 359 | 391 | 352 | 197 | 309 | 399 | 336 | 7/1 | 160 | 160 |
4 | 浙江 | 555 | 436 | 484 | (浙江不分文理) | 490 | 55 | 344 | ||||
5 | 江蘇 | 241 | 235 | 238 | 280 | 250 | 265 | 281 | 285 | 0/0 | 248 | 228 |
6 | 天津 | 207 | 198 | 202 | 285 | 178 | 208 | 390 | 374 | 0/0 | 130 | 130 |
7 | 遼寧 | 509 | 465 | 482 | 440 | 402 | 412 | 461 | 368 | 15/15 | 180 | 180 |
8 | 河南 | 470 | 415 | 421 | 468 | 362 | 381 | 436 | 374 | 3/9 | 200 | 200 |
9 | 山東 | 486 | 459 | 474 | 419 | 389 | 402 | 505 | 435 | 0/0 | 170 | 170 |
10 | 廣西 | 434 | 291 | 344 | 373 | 278 | 306 | 403 | 345 | 3/1 | 180 | 180 |
11 | 陜西 | 459 | 334 | 381 | 350 | 245 | 318 | 467 | 425 | 0/0 | 160 | 160 |
12 | 海南 | 542 | 453 | 509 | 500 | 474 | 484 | 497 | 488 | 6/4 | 280 | 280 |
13 | 貴州 | 512 | 470 | 480 | 393 | 364 | 371 | 477 | 379 | 3/2 | 200 | 200 |
14 | 四川 | 497 | 463 | 478 | 487 | 388 | 419 | 492 | 458 | 6/3 | 190 | 180 |
15 | 江西 | 418 | 373 | 387 | 390 | 284 | 326 | 496 | 447 | 0/0 | 160 | 160 |
16 | 新疆 | 406 | 356 | 369 | 367 | 324 | 333 | 353 | 310 | 18/18 | 200 | 200 |
17 | 黑龍江 | 392 | 344 | 362 | 356 | 318 | 331 | 406 | 353 | 0/1 | 160 | 160 |
18 | 山西 | 441 | 201 | 378 | 397 | 257 | 314 | 476 | 432 | 0/0 | 150 | 150 |
19 | 甘肅 | 433 | 325 | 381 | 372 | 325 | 353 | 380 | 370 | 8/1 | 180 | 180 |
20 | 吉林 | 411 | 216 | 303 | 433 | 215 | 311 | 432 | 405 | 0/1 | 150 | 150 |
21 | 青海 | 369 | 342 | 359 | 334 | 203 | 264 | 377 | 334 | 0/1 | 200 | 200 |
3.錄取考生基本情況
我校錄取的3280人中(報到2922),男生889(報到765),占27.1%,女生2391(報到2157),占72.9%;城鎮應屆715(報到635),城鎮往屆207(報到190),農村應屆1630(報到1425),農村往屆728(報到673),城鎮考生占28.1%,農村考生占71.9%,應屆考生占71.5%,往屆考生占28.5%;漢族3165(報到2823),16個少數民族共115(報到99),其中維族24(報到21);90后1973(報到1771),00后1307(報到1151)。
4.分類考試招生情況
2018年分類考試招生計劃300人,其中面向普通高中招生計劃240人,面向中職招生計劃60人;學校劃線后到校參加考試人數為318人,其中面向普通高中242人,面向中職76人;學生網上確認錄取173人,其中面向普通高中125人,面向中職48人,報到169人,報到率為97.69%。
學校緊緊圍繞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優化專業設置,把中醫藥職業教育落實到基層醫藥衛生事業人才需求的基本點上,延伸到健康服務產業發展的拓展點上。深入研讀、分析國家出臺健康產業、養老服務等相關政策與文件精神的基礎上,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可持續發展的專業體系。目前,學校已構建起以醫護類專業群、藥學類專業群、醫學技術專業群為代表的數個專業群。通過重點專業、特色專業建設帶動新興專業集群發展,形成了“優先發展醫學專業、努力拓展藥學專業、逐步完善技術專業、積極探索健康產業相關專業”的專業結構體系。
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調整中醫藥人才培養結構和模式”——“培養具有深厚中醫理論功底和扎實臨床實踐基礎的實用型中醫臨床人才,著力培養中醫藥健康服務創新人才”; “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拓展中醫藥服務領域”——“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開展中醫特色康復”“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的要求,對接國家、安徽省、蕪湖市醫藥產業、健康產業,學校著力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一方面,在傳統優勢專業對接醫藥產業服務上,學校建設有省級特色專業中醫學專業、針灸推拿專業、護理專業,省級藥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省級示范專業中藥學專業,培育一批職業道德高尚、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和文化修養、專業技能過硬、優秀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在健康管理與促進類專業對接健康服務產業上,我校作為全國中醫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全國中醫藥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理事長單位,積極開展行業人才需求與專業設置研究,梳理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緊缺專業、緊缺人才類型和數量,摸清中醫藥技術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并從中醫藥職業教育的層次、專業和類型結構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推動設立健康管理等6個中醫藥健康服務相關專業,填補了國內中醫藥健康管理專業空白。2016年中醫健康管理、中醫養生保健、中醫養生保?。ㄖ嗅t養生旅游)等專業全國率先招生,對省內外養生保健機構、亞健康調理機構、養生旅游產業、醫養結合等人才需求起到支持作用。學校專業建設成果情況見表4。
表4:學校專業建設成果一覽表
專業類 | 專業名稱 | 建設成果 |
臨床醫學類 | 中醫學 | 省級特色專業、卓越技能型人才計劃、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中醫骨傷 | 省級特色專業 | |
針灸推拿 | 省級特色專業、卓越技能型人才計劃 | |
藥學類 | 中藥學 | 省級示范專業、卓越技能型人才計劃 |
藥學 |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
護理類 | 護理 | 省級特色專業、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護理(中醫護理) | 省級骨干專業 | |
醫學技術類 | 醫療美容技術 | 省級特色專業 |
醫學檢驗技術 | 省級骨干專業 | |
康復治療類 | 康復治療技術 | 省級骨干專業 |
藥品制造類 | 藥品生產技術 | 省級特色專業 |
藥品質量與安全 | 省級特色專業 |
大健康產業背景下,中醫藥作為獨具特色的健康資源與服務技術,市場需求頗為緊俏,而當前中醫藥健康服務類人才的短缺,嚴重制約了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學校推進“中醫藥健康類”專業創新創業育人模式,培養適應中醫藥健康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
學校依托現有專業優勢,進行“中醫藥健康類”專業內涵的改造與提升。對中醫學、針灸推拿、中藥學、護理、康復治療技術、醫療美容技術等專業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植入中醫藥健康類課程模塊,突出適應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同時根據專業人才崗位需求的能力標準級別制定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突出崗位針對性和實用性,以教材建設為抓手,牽頭與全國27所中醫藥院校專家教授共同編寫,出版教材63門。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并參與健康服務與促進類新專業的設置研究、提出政策建議。學校完成中醫健康管理、中醫養生保健、中醫養生保?。ㄖ嗅t養生旅游)等三個新專業的申報工作,并于2016年在全國率先招生,填補了中醫藥健康產業人才的空白。
積極完善由院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在專業建設委員會的指導下,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與人才需求狀況,結合我校當前教育教學改革實際,學校以搭建校企共建實戰平臺等方式,將創新創業教育全程融入到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以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為契入點,完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工作。
1.校企合作,形成以市場需求為依據的人才培養方案
通過組建校企合作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吸納企業、行業、學校、政府的專家和學者參與指導專業建設,根據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的動態,制定、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2.校企合作,多層次推進專業內涵建設
為適應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通過“校企、校行、校校、校政”合作,依托現有的專業,增設中醫藥健康服務類課程模塊,推進專業內涵建設。如在中醫學、針灸推拿、中醫骨傷等專業中增設中醫養生保健、中醫未病學、中醫健康教育等課程模塊;護理專業中增設養老護理、康復護理、中醫護理技術等課程模塊;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中增設老年康復、養生保健、中醫傳統康復等課程模塊;在中藥學專業中增設中藥材種植養殖、保健品開發等課程模塊;在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中增設中醫藥膳學、中醫養生學、中醫美容學等課程模塊。見圖1校企合作推進專業內涵建設情況。
圖1 校企合作推進專業內涵建設情況
3.校企合作,建立“多元協同”育人機制
在“多元協同”理念的引領下,有機融合校內資源和校外企業力量,積極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類專業與企業、行業、其他高校、政府管理部門合作,建立多元人才共育機制。
(1)“多元協同”建設優質師資隊伍
校行企聯合,按照培養、引進并舉的原則,優化中醫藥健康服務類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聘任國醫大師李濟仁、長江學者葉文才等專家教授為特聘教授,遴選張宏、儲成志、汪榮斌等年輕教師,跟師學習、傳承其學術經驗。鼓勵校內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深入臨床、生產、科研等社會一線進行實踐鍛煉,制定人才“柔性”引進政策,按照人才培養方案需求,遴選行業先鋒、名醫名師、能工巧匠,通過互培互聘打造了一支78人的校外兼職師資隊伍,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2)“多元協同”搭建實踐教學平臺
學校與山東綠葉(蕪湖)制藥有限公司共建央財支持的生物制藥實訓工廠;與安徽生物肽有限公司共建中心實驗室;與蕪湖諾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省級藥品生產性實訓基地;與安徽浩研養老服務管理有限公司共建省級養老護理生產性實訓基地;與安徽三遞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共建中醫健康管理實訓中心;與香港朝暉美容集團南京朝暉美容連鎖有限公司共建中醫美容實訓中心等實踐教學基地。共同研究制定實驗實訓項目,指導學生參與企業實踐和各項技能大賽,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3)“多元協同”舉辦中醫師承的現代學徒制教育
以院校教育為基礎,增加了師承教育,創新性的回歸中醫傳統教育。讓學生跟隨名老中醫學習,舉辦跟師拜師活動,名老中醫承擔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臨床實踐指導,圍繞中醫內、外、婦、兒等各科常見病、多發病,重點培養中醫臨床思維和實踐技能操作能力等,增強學生學習中醫興趣,訓練中醫思維,并能夠熟練運用中醫思維在帶教老師指導下對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進行初步處理,不斷提高臨床技能,堅定服務中醫藥健康產業的信念。
(4)“多元協同”開發共享課程資源
依托諾康國際健康產業集團、香港朝暉美容集團、瑞谷春角健康研究院、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專委會、安徽省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會、蕪湖縣、繁昌縣人民政府等政校行企,共同開發實戰性的創新創業項目、共建信息量豐富的網絡共享資源,保障中醫藥健康服務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學的有效實施。
(5)“真誠合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雙方優勢,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學校與蕪湖先聲中人藥業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戰略合作協議,并在校中心實驗室建立校企共建實驗室,實驗室目前運行良好。在此基礎上蕪湖先聲中人藥業有限公司和我校就教科研項目及學生勤工儉學崗位,實習崗位等方面的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擬定了多個合作方向。此外學校以中心實驗室為共享服務平臺向蕪湖張恒春藥業有限公司提供了技術支持,為其《逍遙丸、桂附地黃丸2個品種的質量研究》項目提供服務。
學校秉承“以賽促學,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以賽促改,深化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理念,組織并參加多項技能大賽,利用比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真正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2018年學校開展校級技能大賽9項,如醫療系開展的醫學影像技術技能大賽,康復保健系開展的針灸推拿大賽、康復技能大賽、美容技法大賽等,藥學系開展的中藥技能大賽、藥品檢測技能大賽、基礎化學實驗技能大賽等,護理系開展的護理技能大賽、護理禮儀大賽等。2018年,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中藥技能大賽,獲得個人三等獎1項;參加2018年全國衛生職業院??谇患寄艽筚?,獲得了個人單項二等獎1 項、單項三等獎1項;參加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踐技能大賽,獲得個人單項三等獎2項;參加2018年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取得中藥技能大賽個人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護理技能大賽個人全能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2018年度,我校共有890人次參加各級職業技能大賽,其中101人次獲得獎項。學生職業技能競賽具體情況見表5。
表5:2018年度學生參加各級職業技能大賽情況 | ||||
職業技能等級 | 比賽名稱 | 比賽項目數 | 獲獎人數 | 參與人數 |
國家職業技能大賽 | 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中藥 技能大賽 | 4 | 1 | 2 |
2018年全國衛生職業 院??谇患寄艽筚?/span> | 4 | 2 | 2 | |
2018年第四屆全國職業院校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踐技能大賽 | 4 | 2 | 4 | |
省級職業技能大賽 | 2018年安徽省職業院校中藥技能大賽(高職組) | 4 | 4 | 4 |
2018年安徽省職業院校護理技能大賽(高職組) | 5 | 2 | 3 | |
校級職業技能大賽 | 第二屆醫學影像技術 技能大賽 | 3 | 6 | 65 |
中藥技能大賽 | 3 | 10 | 160 | |
藥品檢測技能大賽 | 3 | 10 | 120 | |
基礎化學實驗技能 綜合大賽 | 5 | 16 | 120 | |
第七屆針灸推拿臨床 技能大賽 | 2 | 10 | 60 | |
第九屆康復技能大賽 | 2 | 10 | 40 | |
第十四屆美容技法大賽 | 3 | 6 | 120 | |
護理禮儀技能大賽 | 3 | 12 | 120 | |
護理技能大賽 | 4 | 10 | 70 |
學校始終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人才建設理念,按照培養、引進并舉的原則,把師資隊伍建設與專業建設緊密結合,大力推進“雙師”工程、“團隊”工程等一系列師資隊伍建設工程。
1.做好師資引進工作
學校根據事業發展、專業建設的需要,將師資隊伍建設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中,科學制定師資引進計劃。學校每年向市編辦、市人社局申請使用編制計劃(含附屬機構),2018年,學校共申請34個編制計劃全部用于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專業教師和臨床教師的引進。學校通過各種渠道發布師資招錄信息,深入各大院校畢業生洽談會現場考核、現場面簽,參加蕪湖市事業單位人員招考、規范招錄程序、嚴把質量關。2018年引進1名副教授、1名博士生及碩士研究生10人(含附屬機構),力爭形成以優秀碩士為主體的師資骨干隊伍和以博士為主體的后備人才隊伍。同時,學校已制定《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實施辦法》,旨在廣泛吸納校外優秀專家、學者和杰出人才,到校引領師資培養、專業建設、科研團隊組建等工作,促進我校教學、科研、專業建設等各項事業的發展。
2.全面加強師資培養力度
(1)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學校成立師德師風建設委員會,形成學校領導齊抓共管、各職能部門和系部各司其職的工作機制,制定了《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把師德師風建設貫穿于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的全過程,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常抓不懈。
(2)加強新入職教師培養、培訓。每年組織約30余名新入職青年教師(含附屬醫療單位的臨床教師)參加安徽省教育廳組織的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班,學習《教師法》、《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等必修內容。
(3)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學校修訂了《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教師“青藍工程”實施辦法》,完善“青藍工程”培養模式,建立“老帶新”培養機制和定量考核機制,從思想政治素質、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培養,有效地促進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4)鼓勵教師終身學習。學校修訂《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教職工在職學習管理規定》,按照鼓勵學習、按需培養、學用一致、統籌安排原則,鼓勵教師在職參加學歷學位教育、赴本科院校訪學、赴國外學習。在管理規定施行一年的基礎上,2018年,學校結合實際,對文件進行了補充,出臺了《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教職工在職學習管理規定補充條款》。
(5)重視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的培訓和培養工作。對于中青年骨干教師、校級專業帶頭人及培養對象、省級專業帶頭人實行遴選、培養和動態管理機制,全方位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為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建立科學合理的師資培養運行機制,2018年,學校對原有的骨干教師文件進行修訂,出臺了《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骨干教師選拔和培養辦法(修訂)》。2018年,派出約200人次教師參加各類師資培訓項目(含國內訪問學者、國培、省培、教育部網絡培訓、行業培訓、專項培訓等項目)。
學校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深化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系列文件精神,加強對臨床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臨床骨干教師隊伍的遴選與培養工作,著力打造一支既能治病救人又能教書育人的臨床骨干師資隊伍,為學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打造良好的基礎。
3.進一步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在構建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的同時,注重教師教學綜合能力的培養,尤其注重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學校制定并嚴格執行《關于加強教師實踐能力培養暫行辦法》。通過有計劃、分批次逐步實施,鼓勵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深入臨床、生產、科研等社會一線進行實踐鍛煉,把行業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學。學校每年派出約30—40名教師赴醫療衛生單位和藥品生產企業參加一線實踐學習,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學校實踐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
學校在注重提高校內教師實踐能力的同時,緊抓附屬單位臨床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和培訓工作。學校將臨床教學管理機構和臨床教研室建立在臨床一線,并將附屬機構中臨床教師與校內醫學教師結對、組建“一幫一”雙培互學小組,發揮他們各自在理論與實踐的優勢,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學校鼓勵、引導臨床醫師參加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并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積極推動附屬單位臨床教師雙職稱評聘工作,充分發揮附屬醫院在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作用。目前,我校共有200余位教師經安徽省高等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認定指導中心審批,獲得“雙師型”教師證書(含附屬單位)。
4.做好兼職教師培養、管理
為充分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要求,學校制定《兼職教師管理辦法》《兼職教師培養辦法》的管理規定,有計劃、有步驟地從研究院所和大型企事業單位的生產、科研一線引進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實踐工作經歷和技術專長的高素質人才以及行業技術骨干、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根據其專業技術職務不同,分別聘為兼職講師、兼職副教授、兼職教授,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要求。2018年,學校共聘請了77位校外兼職或兼課教師,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兼職教師隊伍,以進一步提升實踐教學能力。
學校圍繞教學改革與發展的目標,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持續投入大量資金用以構建和完善數字化校園,大力推進全校師生對校園網資源的有效應用;加大現代教育技術建設資金投入,2018年學校完成了42間多媒體教室的一卡通及設備更新項目工作,實現了教室內手機無線同屏功能,方便教師利用各種APP教學平臺開展課堂互動教學,同時對攝錄播教室進行了部分硬件升級,建設了精品課程站群系統。圖書館繼續保持專業文獻資源建設經費投入,以教學和科研工作需求為導向提供資源保障服務?;谲浻布Y源的投入為教師信息化能力的提高創造條件。
視頻點播系統、圖書期刊檢索系統、精品課程站群系統這三類資源目前均在學校網站主頁設置了快捷登錄入口,教師可以在校內或校外登錄VPN后訪問并使用這些教學資源。視頻點播系統包括外科、診斷、中國針灸學、康復保健、護理等多個學科共計286個視頻教學資源。圖書館訂購了萬方醫學期刊數據庫、CNKI、聯圖醫衛、環球英語、人衛資源庫、超星電子書、暢想之星電子書、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博看期刊資源庫等圖書期刊資源供檢索使用。為了方便精品課程的建設和維護,新建了精品課程站群系統,并通過國家規定的信息系統二級定級測評,遷移并新建設了累計21門校級精品課程、18門省級精品課程,11門網絡選修課程,方便學生進行查閱和學習。這些優質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在校園網內互聯互通,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和形式,拓展了師生教學的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進一步擴大了資源使用效益和示范影響作用。
為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高等職業教育融合,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班與研討會,如“2018年安徽省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與課程建設暨信息化教學研討會 ”和 “2018年信息化教學改革與創新研討會暨安徽省高職院校教學能力大賽賽項說明會”。組織教師參加2018年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和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兩個賽項,并獲得省級三等獎2項,二等獎1項。
學校根據中醫藥職業技能培養和各專業建設的需要,統籌規劃,建設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目前,校內建有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職業教育生物制藥實訓基地1個、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8個,省級示范實習實訓中心2個;擁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9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等共120多家校外實習基地。
1.對接生產過程,加強校內實踐基地建設
校內實踐基地按照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進行建設,積極探索不同類型的專業與行業共同建設實踐基地的方法和途徑,為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職業素質訓導和職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一方面,不斷優化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對實驗實訓基地專兼職人員的管理與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教學管理水平,實踐教學過程中嚴格執行各項實踐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確保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運行。另一方面,持續增加資金投入,2018年學校向市財政申請900余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的更新,進一步提升學校實驗實訓條件。為了進一步保障醫學影像技術和醫學口腔技術等相關專業實踐教學順利有序的開展,2018年學校對部分實驗實訓室進行資源整合,規劃新增醫學影像虛擬仿真實訓室、口腔數字化技術實訓室各1個。目前,學校已擁有校內實驗實訓基地15個,各類實驗實訓室140多余間,建筑面積達103376平方米。
2.推進校企合作,強化校外實踐基地建設
各專業緊緊依托學校所在的區域優勢,積極開發校外實踐基地,建立與行業緊密結合、運作良好的校外實踐場所。校外實踐基地除了配備專職指導教師和學生管理人員外,還聘請了實習單位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骨干作為校外兼職指導教師,共同參與學生的管理、教育、技能培訓及考核工作。與校外實習基地多方位全面合作,提高實踐教學帶教能力,開展優秀帶教老師和優秀實習生評選工作,結合三次畢業實習檢查,召開實習單位實踐教學研討會,規范實習管理制度,激勵畢業生重視實習,實習質量得到進一步的穩定與提高,確保校外實習地的可持續性發展。
學校從制度建設入手,強化教學管理的規范化,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學校目前已建立了《教學質量監控管理辦法(修訂)》《教學秩序巡查制度(修訂)》《教學檢查制度(修訂)》《二級教學秩序巡查制度》《學校聽課制度(修訂)》《教師教學質量評估辦法(修訂)》《教師教學質量監控管理辦法(修訂)》《學生學習質量評估辦法》《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辦法》《教學督導工作條例》《教學例會制度》《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修訂)》等,努力為創新教學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環境。依據《教學質量監控管理辦法(修訂)》及其配套制度,學校嚴格按照“過程檢查-評估評價-反饋整改”進行環形管理,形成了一套體系完善、運行良好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運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及時反饋整改。學校圍繞質量管理、質量監控、信息反饋等環節,認真開展兩級教學秩序巡查、三期教學檢查、各類聽課、教學督導、學生教學信息員評價、質量評估評價等活動,有效改進與提升教學質量,確保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根據教育部和省廳等相關文件精神,建立從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等五個層面教學工作診改組織機構。學校召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推進會和督查會,按照《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學習材料匯編》要求深入推進診改工作。同時,梳理各項教學制度,先后修訂了《教學質量評估辦法》《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專項資金管理規定》《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獎勵暫行辦法》《教學督導條例》等制度。組織學校部分教師參加信息化培訓,參加2018年信息化教學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舉辦移動教學應用培訓,組織《手機應用——藍墨云班課在教學中的運用》等講座,推動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制定《學校教師教學技能競賽管理暫行辦法》,舉辦學校2018年信息化教學比賽和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舉行“說專業”、“說課程”診改競賽,以數據分析為基礎,著力查找專業、課程建設中的薄弱環節和制約性環節,通過自我診改、自我發展、自我創新,不斷促進專業質量提升。
根據教學診斷工作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部署完成智慧校園項目建設中信息標準、公共數據平臺、身份管理平臺、應用管理平臺。機房改造項目建設和等級保護安全建設項目已完成并進入驗收階段。依據校園信息化三年建設規劃,人事處、財務處、教務處形成了網上報銷系統、人事管理系統和教務管理系統等幾個成熟的建設方案。
2018年學校職業技能鑒定所面向相關專業在校學生,完成了3個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開設中、高級職業技能培訓2期,培訓、鑒定學員1102人次。學生職業技能鑒定情況見表6。
表6:2018年職業技能鑒定統計表
序號 | 工種/證書名稱 | 等級 | 發證機構 | 鑒定數 |
1 | 按摩師 | 高級 |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155 |
2 | 美容師 | 高級 |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208 |
3 | 美容師 | 中級 |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393 |
4 | 養老護理員 | 中級 |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346 |
合計 | 1102 |
由于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政策調整,我校職業技能鑒定所中醫藥職業技能鑒定項目大幅縮減,致使學生“雙證書”獲取率降低。2018年針灸推拿、康復治療技術、醫療美容技術、護理專業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為69.68%(護理專業執業護士資格證書未計入證書獲取率統計)。學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見表7。
表7:2018年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統計表
序號 | 專業名稱 | 畢業 生數 | 無等級 | 比率 | 中級 | 比率 | 高級 | 比率 | 取證率 |
1 | 護理 | 779 | 713 | 91.53 | 319 | 40.95 | 40.95 | ||
2 | 針灸推拿 | 284 | 32 | 11.27 | 252 | 88.73 | 100 | ||
3 | 醫療美容技術 | 231 | 36 | 15.58 | 195 | 84.42 | 100 | ||
4 | 康復治療技術 | 223 | 223 | 100 | 100 | ||||
合計 | 1517 | 713 | 91.53 | 610 | 40.21 | 447 | 29.47 | 69.68 |
為豐富我校學生的證書種類,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關于請推薦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的函》(人社職司便函〔2018〕)58號)函件精神,學校積極申辦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單位,開展保健按摩師、養老護理員、公共營養師等工種的技能等級培養工作,目前項目正在審批中。
學校自實施《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獎勵辦法》以來,加大對教師和學生的獎勵力度,為學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相關比賽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將《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作為必修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在全校開設《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普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注重教師創業指導水平的提升,先后選派4名教師參加全省創業模擬實訓師資基礎班、提高班培訓,5名教師參加中原地區醫學類院校創新創業論壇暨醫學創新創業實物指導師資研修班,更好的指導學生創業實踐,為創業教育服務。組織學生參加2018年“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我校選送的作品《綠色多工能教學微芯片的研發》獲創意設計類三等獎,《用于GMP生產中間控制的藥物快速測試系統開發》獲生產工藝革新與工作流程優化類三等獎。舉辦安徽省第四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校園初賽和學校第九屆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大賽暨創業設計大賽。通過比賽,全校征集26個項目,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篩選和后續指導,對入選的14個優秀項目進行分批入駐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通過各系廣泛宣傳,積極選拔、推薦優秀創業項目入駐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鼓勵更多畢業生自主創業。倡導“引進來,送出去”,利用學校資源引進新興產業,組織學生參與創業,同時扶持一些孵化成形的項目,面向市場,讓創業項目更好的發展。為了更好推進我校創新創業教育,樹立創新創業典型。積極收集我校優秀畢業生創業典型事跡,在學生中開展創業勵志講座宣傳,通過學生創業成功事跡激發學生創業熱情。
學校始終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理念,主動適應市場需求,面向農村基層和城鎮社區醫療機構、社會康復保健機構及中藥行業,培養中醫養生、醫療、預防、保健以及藥品生產、營銷、檢驗、配劑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技能操作型、保健服務型中醫藥專門人才。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人際溝通等多方面教育,努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組織開展多項素質教育活動。學校堅持把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的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在傳承中醫藥教育優良傳統的同時,積極開展醫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創造能力統一的實用型醫學人才。
1. 學生素質教育活動
學校2018年度組織各系學生參加文化、體育、社會實踐活動和項目60余個,參與學生2600余人次,獲獎1200人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情況見表8。
表8:學生素質教育活動情況一覽表 | |||
類別 | 2018年度(人次) | 備注 | |
各類文化、體育、社會實踐活動項 目 | 國家級 | 10 |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 2018年“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 |
省級 | 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 ||
市級 | 120 | 蕪湖市大學生禁毒辯論賽 蕪湖市“向上向善好青年”提名 蕪湖市高校電子競技比賽 社團成員參與的市級比賽 | |
校級 | 2600 | 校第五屆大學生專利創新大賽,校級各類文體、社會活動項目 | |
學校思想政治素質各種榮譽 | 優秀團員、團干 | 826 | |
新發展黨員 | 74 | ||
五四紅旗團支部 | 21 | ||
星級志愿者 | 1350 | ||
志愿者服務隊 | 19 | ||
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 96 | ||
社會實踐先進集體 | 12 |
2. 學生獲得獎助學金情況
學生獲得國家各類獎助學金情況見表9。
表9:學生獲得國家、企業各項獎助學金一覽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2018年度(人次) | 獎金金額(元) |
1 | 國家獎學金 | 5 | 40000 |
2 | 國家勵志獎學金 | 250 | 1250000 |
3 | 國家助學金 | 1918 | 5754000 |
4 | 校級獎學金 | 2822 | 972200 |
學校認真落實“一把手工程”,全年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部署畢業生就業工作,分管領導堅持召開每周一次的就業工作例會,及時解決就業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實行融教學合作、管理參與、訂單培養為一體的辦學模式。積極開拓就業市場,鞏固就業基地。大型校園招聘會和專場招聘會相結合。全年,全校共接待 300余家用人單位來校招聘,提供就業需求崗位 7000余個,積極為畢業生搭建擇業平臺。加強就業信息網和網絡建設,拓展網絡服務功能,拓寬信息收集渠道,加大網絡招聘和就業服務力度。積極探索使用微博等新媒體手段,建立就業供求信息共享機制。完善畢業生簽約和就業統計制度,加強就業工作督查。嚴格執行教育部“四不準”規定,做好畢業生簽約工作。由學校主要領導負總責,進一步完善就業統計工作領導責任制和工作責任制,嚴把質量關,確保統計數據真實、準確,規范就業統計工作。健全畢業生就業統計工作核查制度,逐級開展就業統計自查、核查工作。在學校就業工作年度考核基礎上,把各項政策措施和年度重點工作的落實情況作為檢查重點,定期開展就業工作檢查。對就業工作薄弱環節加強督促和分類指導。加強畢業生就業狀況動態監測,執行各系畢業生就業狀況月報告制度。
1.2018屆畢業生就業率分析
2018年我校畢業生3176人,就業2910人,初次就業率為91.62%,其中專升本148人。學校2018年度初次就業率見表10。
表10: 2018年度初次就業率統計表
系部 | 專業 | 畢業生數 | 就業人數 | 就業率 |
醫療系 | 中醫學 | 248 | 229 | 92.34% |
中醫骨傷 | 101 | 94 | 93.07% | |
醫學檢驗技術 | 167 | 157 | 94.01% | |
醫學影像技術 | 286 | 261 | 91.26% | |
系部合計 | 802 | 741 | 92.39% | |
口腔醫學系 | 口腔醫學技術 | 36 | 36 | 100.00% |
藥學系 | 藥學 | 336 | 319 | 94.94% |
中藥 | 228 | 220 | 96.49% | |
中藥制藥技術 | 63 | 60 | 95.24% | |
藥物制劑技術 | 113 | 109 | 96.46% | |
藥品質量檢測技術 | 81 | 77 | 95.06% | |
系部合計 | 821 | 785 | 95.61% | |
康復保健系 | 針灸推拿 | 284 | 261 | 91.20% |
醫療美容技術 | 231 | 227 | 98.27% | |
康復治療技術 | 223 | 206 | 92.38% | |
系部合計 | 738 | 694 | 94.04% | |
護理系 | 護理 | 779 | 653 | 83.83% |
合計 | 3176 | 2910 | 91.62% |
2.2018屆畢業生就業區域分布
隨著安徽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我校校企合作的深入推進,我校畢業生在安徽省內就業比例達到70.49% ,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1。
表11: 2018屆畢業生就業分布情況一覽表
區域 | 畢業生數 | 區域 | 畢業生數 |
安徽 | 2239 | 天津 | 5 |
北京 | 42 | 上海 | 5 |
河北 | 5 | 江蘇 | 78 |
浙江 | 115 | 福建 | 3 |
山東 | 14 | 廣東 | 4 |
海南 | 28 | 山西 | 21 |
江西 | 12 | 河南 | 35 |
湖北 | 5 | 湖南 | 1 |
內蒙古 | 63 | 廣西 | 28 |
黑龍江 | 25 | 陜西 | 8 |
甘肅 | 45 | 青海 | 19 |
四川 | 41 | 新疆 | 21 |
遼寧 | 25 | 吉林 | 47 |
貴州 | 8 |
3. 2018屆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分布
我校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2018年畢業生基層就業學生達50%,服務中小型企業學生比例達83.2%,國家骨干企業就業學生達1.04%,具體見表12。
表12:2018屆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分布
單位性質 | 人數 | 比例 | 單位性質 | 人數 | 比例 |
機關 | 12 | 0.43% | 其他企業 | 1579 | 56.92% |
高等學校 | 3 | 0.11% | 部隊 | 9 | 0.32% |
中初教學單位 | 8 | 0.18% | 農村建制村 | 4 | 0.14% |
醫療衛生單位 | 1035 | 37.31% | 城鎮社區 | 17 | 0.78% |
其他事業單位 | 65 | 2.34% | 待就業 | 231 | 7.27% |
國有企業 | 21 | 0.76% | 自主創業 | 7 | 0.22% |
三資企業 | 20 | 0.72% | 升學 | 148 | 3.82% |
4.2018屆畢業生專業對口率分析
學校2018屆畢業生就業崗位的專業對口率為90.13%。各系的專業對口率見表13。
表13: 2018年度各系畢業生崗位專業對口率一覽表
序號 | 系部 | 專業對口率 |
1 | 醫療系 | 90.83 |
2 | 藥學系 | 90.32 |
3 | 康復保健系 | 91.69 |
4 | 護理系 | 88.42 |
全校平均 | 90.13 |
隨著學校不斷強化科研先導地位,加大科研投入,凝煉科研方向,不斷挖掘潛力,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已基本形成以優勢學科為龍頭、多學科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學術成果質量穩步提高,積極做好申報、協調和服務,組織召開動員會議、推進會議、課題項目評審等活動扎實有效,通過加強對申報項目的針對性指導,逐步提高申報質量,提升項目申報水平。組織完成了教育廳自然、人文項目推薦立項評審工作,完成項目結題驗收,2018年我校立項科研項目共19項:校級科研3項其中重點一項,校級人文3項,省級自然重點項目8項,省級人文項目5項,結題項目12項,無論是立項項目的質量還是結題項目的數量均得到較大提升。
積極開展相關產學研合作和社會服務,彰顯學校服務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通過產學研合作項目,積極向企業派駐科技特派員開展技術研發和技術服務,科技特派員源于基層探索、群眾需要、實踐創新,在完成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全力履行科技特派員的職責,強化科技服務意識,引導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單位整合生產要素,深入企業開展科技創業,推動創新實踐深入開展。在科技特派員工作方面力求抓實抓細,做到出成績、有特色,涌現出很多扎根在基層服務在一線的優秀科技特派員。此外在學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政策支持下,學校與蕪湖先聲中人藥業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戰略合作協議校企共建實驗室,用校中心實驗室的先進儀器設備和高層次人才為企業的研究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實驗室目前運行良好。在此基礎上蕪湖先聲中人藥業有限公司和我校進行了教科研項目及學生勤工儉學崗位,實習崗位等方面深入合作的探討達成了進一步合作的意向。此外校中心實驗室為皖南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的《基于CYP2E1/NF-KB信號通路探討二乙基亞硝胺擇時誘導大鼠肝癌易感性的機制》項目,蕪湖張恒春藥業有限公司的《逍遙丸、桂附地黃丸2個品種的質量研究》項目,蕪湖二院擬申請2018年蕪湖市科技計劃項目預實驗項目等提供了技術支持,部分項目已在校中心實驗室支持下順利完成。吳劍等老師與蕪湖康奇藥業有限公司從2008年起即對藥物的GMP生產中間控制中對藥物快速檢測技術的需求進行合作研發,2018年在校中心實驗室的支持下,相關研究成果獲得2018年“挑戰杯——彩虹人生”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全國三等獎和安徽省特等獎。同時校中心實驗室結合勤工儉學同學的工作,累計為我校中藥、護理等專業學生70余人(次)參與國家、省、市、校各級各類科研創新比賽提供技術支持,在相關支持下共申請發明專利3項(一項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8項(其中三項已獲授權)獲得省、市、校級各級各類比賽獎項二十余項,成為我校教師和學生科研創新研究的平臺之一。
學校繼續教育以傳統優勢專業學科建設為根本,通過舉辦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專題培訓班等各類拓展性社會培訓等項目,實現學校資源與行業、企業、社會共享,提升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能力。
1.舉辦醫藥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成人高等學歷教育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文件的精神,學校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和辦學條件,舉辦醫藥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積極開展安徽中醫藥高等??茖W校成人??茖哟螌W歷教育,并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蚌埠醫學院開展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本科層次合作,學習形式包括網絡教育、函授、自考助學、業余等。2018年我校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實際招生731人,涉及中醫學等9個專業,其中高起專層次77人、高起本層次6人、專升本層次648人。目前在籍學員3109人,其中高起專層次1317人、高起本層次26人、專升本層次1766人。
2.開展與政府、行業、企業合作培訓
加強與政府、行業、企業等單位的聯合,提升社會服務能力。2018年下半年與蕪湖市殘疾人聯合會合作,開展了保健按摩、美甲等項目公益培訓,并對參加省技能大賽的殘疾人選手進行了強化培訓。
根據安徽省教育廳《關于舉辦2018年安徽省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的通知》文件要求,學校與蕪湖市老年大學合作建設老年大學保健實訓基地,并發揮學校資源優勢,面向社區開展多期義診、養生保健講座等公益性活動。
根據人社廳《關于公布合肥機電技師學院等46家職業技能鑒定所技師等級鑒定資格的通知》(皖人社秘〔2018〕150號),我校職業技能鑒定所于2018年成功獲批美容技師等級鑒定資格,2019年將聯合康復保健系密切聯系美容行業相關企業以及學校歷屆美容專業畢業生,開展美容技師社會化考評工作。
完成2018年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蕪湖市公務員招錄考試、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認證考試等萬余人次的社會考試工作,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提升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
學校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機構,也是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策源地。我校堅持以弘揚中醫藥文化為己任,以繁榮中醫藥文化為重點,完善機制,創新載體,豐富內涵,深入推進中醫藥特色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育人功能。
高校的校訓、?;?、校歌是辦學理念、人文精神的體現,也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濃縮。學校?;詹捎帽静?、太極(陰陽)魚等中醫藥特色鮮明的文化元素和雙手、太陽等生機蓬勃的自然元素,具有很強的視覺張力和文化意蘊,體現了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中醫藥文化內核。校訓“厚德 博學 濟世 日新”集中彰顯了學校辦學理念,體現了現代中醫藥教育的發展觀、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以及學校在辦學中傳承與創新的統一、德育與智育的統一。校歌《大愛飛揚》充分反映了學校的文化底蘊和價值追求,展現了中醫藥高專人昂揚向上、努力拼搏、團結一致、共創輝煌的決心和毅力。學?!耙匀藶楸?、尚德重技、創新服務、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集中體現了現代中醫藥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觀、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體現了傳承與創新的統一、德育與智育的統一。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通過理順機制、完善制度、細化措施,將辦學理念、學校精神滲透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與創新、社會服務中,將文化傳承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使之成為影響和塑造師生道德規范、行為態度的主導價值取向,進一步增強師生文化自信。
學校歷來重視環境對人品質的熏染陶冶,積極營造帶有濃郁中醫藥文化色彩的校園風光,注重校園環境建設文化品位的提升和細節的雕琢。學校在建筑風格上,注重徽派特色,凸顯中國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校園綠化上,形成以中醫藥草本為主體的“大藥苑”格局;校園景觀上,融入中醫藥元素,充分發揮了校園文化育人無痕、潤物無聲的功能,力求做到“建筑顯徽韻、綠化有藥用、景觀顯人文、氛圍造岐黃”。此外,校園內玉蘭路、香樟路、銀杏路、丹桂路等路名,既體現了校園自然環境特征,又呈現出中醫藥文化特色。杏林廣場上的名醫名家銅像,圖書館前以神農氏、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中醫藥大家為代表的“中醫魂”雕塑以及隨處可見的中醫藥文化石、勵志石等,都顯現出學校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學校還采取傳統文化“上墻”的方式,將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物化、固化,教學樓、實驗實訓樓、辦公樓、圖書館等墻上的中醫名醫畫像、中醫經典著作節選以及圖書館大幅瓷畫《傷寒論序》《中藥診療圖》《中藥炮制圖》等,發揮了校園文化育人無痕、潤物無聲的作用。學校中醫藥博物館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校史館、中國醫史館、中藥標本館組成,主題鮮明,館藏豐富,特色濃郁,集教學、科研、科普于一體,現已成為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平臺,在培育學生高尚道德情操、弘揚優良學風校風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注重文化育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加強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學校每月舉行升旗儀式,定期組織黨員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強化師生愛國意識,堅定師生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結合重大紀念日、節慶日,開展“我的中國夢”、慶祝黨的十九大召開、慶祝建黨97周年、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等主題教育活動,激發同學們的家國情懷、愛國熱情;通過黨委中心組學習和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以及宣講對談活動,組織廣大教職工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引導大家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強化“四個認同”。學校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利用道德講堂等陣地,邀請“安徽好人”張娜等校園模范宣講,通過“身邊人講述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學校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努力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文化育人、實踐育人。學校舉辦了科技文化藝術節、“5·12”國際護士節、“5·25”心理健康節、學生社團巡禮、宿舍文化節等主題活動,開展中醫經典誦讀、“太極拳”、“五禽戲”、“易筋經”等比賽,組織中醫藥職業技能大賽等,將校園文化活動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讓同學們在文化活動中提高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幫助學生穩固專業思想,養成良好職業素養。此外,學校還積極動員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社會,開展醫療服務、助殘幫困等實踐活動和志愿者活動,讓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
學校不斷完善制度建設,圍繞《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 號)、《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教育部 41 號令)等文件精神的貫徹落實,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學生管理、師資管理、安全保衛等具體工作,2018 年先后制(修)定《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專項資金管理規定》《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獎勵暫行辦法》《教學督導條例》《學校骨干教師遴選及培養實施辦法》《學校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評選辦法》《學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學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等管理制度,為學校辦學水平提升提供堅實保障。
學校預算管理的基本原則:統一領導,歸口管理;收支統編,綜合平衡;學校預算由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組成。學校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納入預算。收入預算包括:財政撥款收入、財政專戶管理非稅收入、其他收入等。
2018年度我校收入預算項目包括:生均經費、學費、住宿費、職業技能鑒定、英語四六級考試、B級考試、計算機考試、成教費、合作培訓收入、場地租賃費用、門面房出租收入、論文處理費和期刊發行費等。
根據“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預算編制原則,學校所有的經費支出都應納入預算,且按照嚴格的程序審批。預算草案經批準后,財務處按相關規定及時將預算指標核撥到位。學校每個部門要硬化預算約束,嚴格按照批復的預算執行,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公務卡制度、政府采購制度和招投標制度等有關規定。各項經費在執行中不得截留、挪用、隨意改變項目內容、資金用途及擴大使用范圍,不得隨意調整經濟科目細化預算、政府采購預算等事項,不得辦理無預算、超預算經費支出。
同時,我校還制訂了學校經費審批權限規定,加強對學校經費支出的管理,保障學校經費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
2017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教育主管部門陸續推出《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職業學校專業(類)頂崗實習標準》《職業學校專業儀器設備裝備規范》等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但是,目前學校質量標準建設還不完善,在實踐教學與管理、課堂教學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還沒有制定完善的質量標準,結合當前學校正在推進的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以及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修訂等工作,學校將進一步推進質量標準體系建設。
國務院辦公廳《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和《安徽省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對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勞動力結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學校需抓住機遇,積極響應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的需求,進一步優化專業設置,推進中醫藥職業教育與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深度融合。以優勢專業為核心,帶動健康管理與促進類專業集群的發展,形成了“優先發展醫學專業、努力拓展藥學專業、逐步完善技術專業、積極培育健康產業相關專業”的專業結構體系。
緊密圍繞區域發展規劃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結合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康復治療技術等自身專業優勢,樹立學校與市場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人才與需求對接的辦學理念,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突破口,以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為路徑,實現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環發展,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緊緊圍繞安徽省中醫藥健康產業產業發展和醫療機構、中藥材種植基地及養生保健機構等建立產業技術聯合體,推動科技、管理、信息等生產要素向產業鏈關鍵環節聚集,打造服務特色,提升服務質量,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證。
院校代碼 | 院校名稱 | 指標 | 單位 | 2017年 | 2018年 | |
1 | 就業率 | % | 91.59 | 91.62 | ||
2 | 月收入 | 元 | 3600 | 3800 | ||
3 | 理工農醫類專業相關度 | % | 89.46 | 90.13 | ||
4 | 母校滿意度 | % | 99.79 | 99.85 | ||
5 | 自主創業比例 | % | 0.03 | 0.22 | ||
6 | 雇主滿意度 | % | 99.79 | 99.8 | ||
7 | 畢業三年職位晉升比例 | % | 32.6 | 35.2 |
院校代碼 | 院校名稱 | 指標 | 單位 | 一年級 | 二年級 | 備注 | ||
1 | 全日制在校生人數 | 人 | 3275 | 2880 | ||||
2 | 教書育人滿意度 | — | ||||||
(1)課堂育人 | 調研人次 | 人次 | 100 | 100 | ||||
滿意度 | % | 90% | 88% | |||||
(2)課外育人 | 調研人次 | 人次 | 100 | 100 | ||||
滿意度 | % | 92% | 89% | |||||
3 | 課程教學滿意度 | — | ||||||
(1)思想政治課 | 調研課次 | 課次 | 36 | / | ||||
滿意度 | % | 86 | / | |||||
(2)公共基礎課(不含思想政治課) | 調研課次 | 課次 | 12 | 10 | ||||
滿意度 | % | 91 | 90 | |||||
(3)專業課教學 | 調研課次 | 課次 | 25 | 10 | ||||
滿意度 | % | 90 | 91 | |||||
4 | 管理和服務工作滿意度 | — | ||||||
(1)學生工作 | 調研人次 | 人次 | 50 | 50 | ||||
滿意度 | % | 94% | 92% | |||||
(2)教學管理 | 調研人次 | 人次 | 50 | 50 | ||||
滿意度 | % | 93% | 90% | |||||
(3)后勤服務 | 調研人次 | 人次 | 100 | 100 | ||||
滿意度 | % | 92% | 88% | |||||
5 | 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時間 | 人日 | 8 | 5 | ||||
6 | 學生社團參與度 | — | ||||||
(1)學生社團數 | 個 | 24 | 24 | |||||
(2)參與各社團的學生人數 | 人 | 2581 | 299 |
院校代碼 | 院校名稱 | 指標 | 單位 | 2017年 | 2018年 | |
1 | 生師比 | — | 15.71 | 15.56 | ||
2 | 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 | % | 30% | 38.11% | ||
3 | 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 | 元/生 | 7473.32 | 8767.57 | ||
4 | 生均教學及輔助、行政辦公用房面積 | m2/生 | 16.38 | 21.46 | ||
5 | 生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 | 個/生 | 0.37 | 0.40 | ||
6 | 校園網主干最大帶寬 | Mbps | 210 | 210 | ||
7 | 教學計劃內課程總數 | 門 | 339 | 364 | ||
其中:線上開設課程數 | 門 | 11 | 11 | |||
學校類別(單選):綜合、師范、民族院校() 工科、農、林院校() 醫學院校(√) 語文、財經、政法院校( ) 體育院校() 藝術院校() |
院校代碼 | 院校名稱 | 指標 | 單位 | 2017年 | 2018年 | 備注 | |
1 | 全日制國(境)外留學生人數(一年以上) | 人 | 0 | 0 | —— | ||
2 | 非全日制國(境)外人員培訓量 | 人日 | 0 | 0 | —— | ||
3 | 在校生服務“走出去”企業國(境)外實習時間 | 人日 | 0 | 0 | —— | ||
4 | 專任教師赴國(境)外指導和開展培訓時間 | 人日 | 0 | 0 | —— | ||
5 | 在國(境)外組織擔任職務的專任教師人數 | 人 | 0 | 0 | |||
6 | 開發并被國(境)外采用的專業教學標準數 | 個 | 0 | 0 | |||
開發并被國(境)外采用的課程標準數 | 個 | 0 | 0 | ||||
7 | 國(境)外技能大賽獲獎數量 | 項 | 0 | 0 |
院校代碼 | 院校名稱 | 指標 | 單位 | 2017年 | 2018年 | ||
1 | 全日制在校生人數 | 人 | 8866 | 8948 | |||
畢業生人數 | 人 | 3347 | 3176 | ||||
其中:就業人數 | 人 | 3061 | 2910 | ||||
畢業生就業去向: | — | — | — | ||||
A類:留在當地就業人數 | 人 | 271 | 262 | ||||
B類:到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就業人數 | 人 | 0 | 0 | ||||
C類:到中小微企業等基層服務人數 | 人 | 2115 | 2196 | ||||
D類:到500強企業就業人數 | 人 | 17 | 21 | ||||
2 | 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 | 萬元 | 0 | 0 | |||
橫向技術服務產生的經濟效益 | 萬元 | 0 | 0 | 提供產生經濟效益的企業出具的證明,并蓋財務章。 | |||
3 | 縱向科研經費到款額 | 萬元 | 52.8 | 62.3 | |||
4 | 技術交易到款額 | 萬元 | 0 | 0 | |||
5 | 非學歷培訓到款額 | 萬元 | 0 | 0 | |||
6 | 公益性培訓服務 | 人日 | 0 | 10 | |||
主要辦學經費來源(單選):省級() 地市級(√) 行業或企業() 其他() |
院校代碼 | 院校名稱 | 指標 | 單位 | 2017年 | 2018年 | |
1 | 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 | 元 | 13695 | 11176 | ||
其中:年生均財政專項經費 | 元 | 8699 | 8401 | |||
2 | 教職員工額定編制數 | 人 | 313 | 313 | ||
在崗教職員工總數 | 人 | 700 | 701 | |||
其中:專任教師總數 | 人 | 553 | 530 | |||
3 | 企業提供的校內實踐教學設備值 | 萬元 | 0 | 0 | ||
4 | 生均企業實習經費補貼 | 元 | 511 | 460 | ||
其中:生均財政專項補貼 | 元 | 511 | 460 | |||
5 | 生均企業實習責任保險補貼 | 元 | 0 | 12 | ||
其中:生均財政專項補貼 | 元 | 0 | 12 | |||
6 | 企業兼職教師年課時總量 | 課時 | 4108 | 4027 | ||
年支付企業兼職教師課酬 | 元 | 164320 | 201350 | |||
其中:財政專項補貼 | 元 | 164320 | 201350 |